历史.地理.人文简书历史专题精选历史有意思

我印象里的历史——第005话 诸卿乱晋(下)

2019-05-04  本文已影响3人  琳琅岁月

四、卿族之争

晋国卿族争斗的进程,主要就是郤氏、中行氏、智氏、狐氏、先氏、范氏、赵氏、栾氏、胥氏、韩氏、魏氏,这十一个家族间的斗争史。这些卿族世家连续几代,甚至十几代同朝为官,轮流执掌晋国国政。他们是晋国霸业的建造者,并左右着春秋时代列国关系、政局的走向。同时,他们之间也为了权利、恩仇,不断的互相火拼、厮杀。

在这些卿族争斗之间,晋国国君也为了夺回君权,也常参与其中。然而,由于晋国宗室羸弱,晋君无倚仗的力量,他们只能“借力打力”,利用异氏卿族间的矛盾加以制衡,或是扶植另一些卿族来打压原有势力。最终,除了几位有力君主在位时,能勉强维持君权,保持制衡外,大多数晋君都成为异氏卿族的傀儡,甚至命丧其手。

接下来,我们再来简要的梳理一下晋国诸卿争斗的历程。

1、卿斗的伊始

晋文公在初设三军六卿之时,军政尚能分权。同时由于文公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刚刚处于萌芽状态的诸卿世家都能老老实实的臣服于国君,尽心为国,相互间也比较谦和。而后文公又扩大了建制,变为五军十卿,进一步分散了诸家的权利。

到了晋襄公的时候,由于老臣或死或退,襄公便趁机收权,恢复了三军六卿的体制。襄公虽然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但统御臣属的能力还是要比文公逊色。在他在位的时候,军政合一的正卿制度出现了,从此权臣开始不断的威胁晋君的君权。

此时,卿族间为了利益和权利也已经开始了互相斗争。首先便是赵盾与狐射姑为了中军将的职位展开了明争暗斗,赵盾先胜一局。接着在襄公死后,新君即位的问题上,两人更是直接交锋。最终的结果是,赵盾全胜,不但将狐射姑驱逐出国,还两度杀害晋君的继承人,拥立了晋灵公。卿族政治的恶果此时便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日后还会愈演愈烈。而经此博弈后,狐氏没落了,成为十一个家族里,第一个在竞争中被淘汰的“选手”。

赵盾执掌晋国多年,在此期间赵氏的势力迅速膨胀,成为最具实力的卿族。后来晋灵公与赵盾发生冲突,赵盾竟借赵穿之手杀了晋灵公,史称“赵盾弑君”。赵穿是赵氏旁支,被封在邯郸,他这一支被称作邯郸氏,或邯郸赵氏。邯郸氏一度也进入过将佐诸卿行列,后来还对卿族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晋君的努力

赵盾死后,赵氏的势力依旧强大,俨然成为晋国第一家族。到了晋景公时,晋国又有了一位强力、有作为的国君。景公初期,晋国因诸卿不和等原因,在“邲之战”中败给了春秋五霸中的另一位霸主楚庄王。景公认定嚣张的先榖为战败的祸首,同时也要打击卿族势力,便以先榖谋反为由将先氏诛除。这样先氏也在卿族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随后晋国在“鞌之战”中击败了齐国。晋景公假以封赏之名,将三军六卿扩大成六军十二卿,实则是借机分散各卿族的权力。接下来发生的便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了。时任正卿栾书利用“庄姬之乱”和景公向想铲除赵氏威胁的机会,联合郤氏等大家族,血洗了赵氏宗族。赵氏宗族暂时退出卿族竞争行列。接着,景公再度将六军十二卿改组成四军八卿,何其写意。

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赵氏宗族没落后,其他的强势家族便有了出头之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郤氏。晋景公死后,厉公即位,此时郤氏愈加跋扈。“鄢陵之战”中晋国再次战胜楚国,郤氏在此战中也出尽了风头,这也更引起晋厉公的猜忌。于是厉公和他的宠臣们发动突袭,一举诛杀了“三郤”。其他家族也趁机剿除、瓜分了郤氏。郤氏也从此退出了卿族的竞争。

其实,在诛除郤氏的过程中,栾书才是幕后黑手。他早看出厉公有动手之意,便不断蓄意引导、推波助澜,时机成熟便痛下杀手。当他发现厉公还有继续对其他家族下手的意思,便发动兵变弑杀了厉公。在此过程中栾书还顺手杀了厉公的宠臣胥童,胥氏也从此败落,退出卿斗的政治舞台。

厉公死后,卿族们拥立了晋悼公即位,这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晋国重新恢复了霸主的地位。悼公对卿族们也进行了有效控制,在他的统御下,晋国内部又重新凝聚在一起。悼公又进一步改组内阁,将四军八卿恢复成三军六卿,加强了君权。

悼公即位不久,栾书便淡出了政坛。由于此前栾书的种种所为,令其他卿族对栾氏十分厌恶。栾氏被排挤、打压,被挤出了六卿之外。不甘心失败的栾氏,在宗主栾盈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结果被各卿族联手击败。栾氏败亡,退出了卿族竞争的行列。

3、最后的混战

晋悼公是最后一位能有效控制各卿族的晋君,他死后晋国彻底变成了卿族的天下。此时,十一大家族的竞争中,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已经失败退出了。赵氏宗族在由邯郸氏暂代其地位一段时间后,随着赵武的成长,逐步开始恢复元气。晋国的舞台上还剩下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智氏(由于宗主荀盈年幼,暂由程氏补位)这六家。

六家的实力相对平衡。范氏、中行氏势力稍大;智氏有亲族中行氏的提携;韩、魏、赵三家虽然稍弱,但三家抱团取暖,实力也不容小觑。为了进一步平衡关系,避免争斗,六家在一起共同商定,今后由每家各世袭六卿中的一席,并按顺序轮流出任正卿之职,现任正卿卸职或死后,由次一级的卿位递进补位,其他卿位也按此顺序递进。后世常说的“晋国六卿”,至此正式成型。

这样的平衡关系维持了几十年,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赵、韩、魏三家连续轮流获得执政,使得三家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家族间变得更加平衡。但是,赵氏内部的一次内乱打破了这个平衡。起因是在晋定公时,邯郸氏由于分支发展时间久远,与赵氏宗族血缘关系已经不是十分亲近,反而与范氏、中行氏走得更近些。在当时赵氏宗主赵鞅下达命令时,竟然被邯郸氏宗主赵午拒绝了,赵鞅一怒之下杀了赵午,由是引发了邯郸氏的反抗。

与邯郸氏关系密切的范氏、中行氏得此机会,在各自宗主士吉射、荀寅带领下,联合邯郸氏向赵氏宗族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拿下赵氏。赵氏苦苦支撑,急坏了与赵氏关系密切的韩氏、魏氏。韩、魏两家拉拢当时手握执政的智氏,也加入战团。这样就展开了一场,以范、中行、邯郸三家为一方,赵、韩、魏、智四家为一方的,长达八年之久的晋国六卿内战。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削弱晋国,捞取好处,齐国、宋国、郑国,乃至周王室,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在背后支持范、中行、邯郸联军。

经过六卿内乱的八年血战,最终获胜的是赵氏、智氏、魏氏、韩氏一方。“邯郸赵氏”被赵氏本家兼并,范氏、中行氏被逐出晋国,退出了卿族竞争的舞台。获胜的四家经过战后谈判,决定改三军六卿为两军四卿,每家各占一席,继续轮流执政。

其实通过六卿内乱,得到最多好处的是智氏。原本就是最强的智氏,实力进一步的扩张,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家族。到了荀瑶接任正卿的时候,更利用自家超强的实力,开始不断的压榨其他三家。当时的赵氏宗主是赵无恤,他拒绝了智氏的盘苛。赵氏便遭到智氏的进攻。在智氏围攻赵氏的“晋阳之战”中,赵氏暗中联络韩氏、魏氏,三家合力一举将智氏击败。智氏随后遭到清算,原有的土地被三家瓜分,智伯瑶的头颅被赵无恤做成了酒器。

五、三家分晋

智氏退出后,晋国卿族争斗的舞台上只剩下赵、韩、魏三家了。由于当时三家的关系比较密切,不存在更多的竞争,卿族之争也就此告一段落。“晋阳之战”后,三家虽然将二军四卿改为三军三卿,并继续轮流坐正卿。但由于他们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家建设,以及如何瓜分晋国剩下的土地,早日变成真正的诸侯。因此晋国卿族之争实际上已经在此结束了。

晋国一百八十年的异氏卿族之争,尘埃落定,笑到最后的是三家。智氏的荀瑶也成为这一百八十年斗争史中最后的正卿。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公元前376年三家又把晋公室最后的土地瓜分。从此晋国消亡了,在它的废墟上站起了三个新的国家。而这一百八十年轰轰烈烈、精彩纷呈的晋国诸卿争斗史,也成为华夏历史中璀璨的一笔,为后人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国占据了战国七雄中的三席,到了战国时代,他们将继续续写着自家的辉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