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好好睡觉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6人  文雅羊
睡觉时肚子饿怎么办?

本文关键词:《睡眠革命》、R90睡眠理论、美国飞行员迅速入睡法

全文约23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太长不看版:

1、睡着后,90分钟是一个睡眠周期,每周需保持30-35个睡眠周期。午休30分钟算一个周期。

2、睡前半小时不看手机屏幕,不过度兴奋对入睡很重要。失眠也别着急,可以看难一些的书,在下一个周期前半小时入睡。

3、不工作的时候也别睡懒觉,睡懒觉只会打乱生物钟。

4、迅速入睡法:闭上眼依次放松面部、脖子、肩膀、手臂、大腿的肌肉,然后告诉自己“别思考”十秒,就会渐渐进入睡眠状态。


正文版:

睡觉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许多人依然有熬夜、失眠、早起困难等状况。

我们都知道保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小仙女们都说要睡“美容觉”,男神们都明白大块肌肉是在睡眠时生长,但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睡眠不足带给我们的精神不振、神情恍惚、到处爆痘痘、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我们总会占用应该睡觉的时间用于玩游戏、追剧、看网络小说、喝酒唱歌等娱乐项目中,并且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那么一点点了,就压缩一下睡眠时间吧。

记得读书时,老师要求我们晚上9点睡觉,中学时是10点,大学时建议11点前,但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平均入睡时间变成了凌晨12点,甚至为了熬夜还有了“夜生活”这个词。

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特困一族”成了我们这些现代年轻人一个撕不掉的标签。

“我一定要好好睡觉”,是我们每次失眠后都会认真告诉自己的一句话,然而到了该睡觉的点我们还会想要各种浪,觉得不能浪费“属于自己的时间”。

那么,应该如何好好睡觉呢?

最近我看了《睡眠革命》这本书,查阅了一些周边资料,亲身体验了一个月,感觉非常有效。现在写出来,希望对睡眠困难的孩子们有帮助。

我们以前受过的教育告诉我们:“每天要保持八小时的充足睡眠”。假如晚上12点入睡,那就是早上8点起床。然而对于上班打卡早于8点,或者上班通勤时间很长的人来说是做不到的。这样结果就是:睡不够。

我们睡觉时会做梦,有些文章告诉我们做梦是好的,有些文章告诉我们做梦不好,似乎都有道理,但不知道听谁的。

我们有时候醒来感觉精神不错,有时候醒来感觉精神不振,但我们没能掌握这个规律,于是常常会有这个结果:睡不好。

《睡眠革命》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新思路:其实睡眠有一个90分钟的周期,这叫做R90睡眠理论。

当我们躺在床上,渐渐睡着的时候会进入睡眠的第一阶段,叫做非眼动睡眠一阶状态,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偶尔会“抽一下”或者有“踩空了”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阶段,叫做非眼动睡眠二阶状态,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容易惊醒,稍有一些不熟悉的声响,或者有人喊你的名字,你就会醒来。

到第三阶段,开始算深睡眠了,这一阶段叫做眼动睡眠状态,身体开始分泌生长激素,脑髓液开始通过脑血管,身体不断清理废物。

最后到第四阶段,叫做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这一阶段的特征就是会做梦,有人这时候观察你的话,会发现你的眼睛在快速地转动。

这四个阶段依次进行,90分钟一个周期后,又从第一阶段开始,进入下一个90分钟周期。

所以有时候我们半夜会突然醒来,或者被尿憋醒时,我们能够上个厕所,砸吧砸吧嘴继续睡。

第一第二阶段最容易醒来,也最容易恢复工作状态。但第三第四阶段我们不容易醒,醒来后也会感觉大脑一片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早上醒来感觉特别累特别难受,因为是在睡眠的第三第四阶段醒来的。

而我们醒来时,记得的只是最后一个周期第四阶段的梦境。

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书里告诉我们,按照周期来睡眠,一个人每周需要睡够30-35个睡眠周期,这样即使某天出现突发情况需要熬夜时,第二天也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运用书里的方法,我简单计算了一下。以每周最低30个周期来算,平均每天晚上我要睡至少4个周期,也就是6个小时,中午保证30分钟午休算一个周期,这样不出意外的话一周有35个周期,足够保持精神充沛了。

我每天早上6时50分起床,以6个小时计算,我每天凌晨12点50分前睡着就可以。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在11时20分前睡着。

预留十五分钟的入睡时间,我只要在11时00分或12时30分左右躺上床闭上眼就能保证睡眠的周期不被打乱。

周末怎么办呢?不能痛痛快快睡到中午12点么?

当然不能,这样对于身体的自我调节有害无益。不吃早餐伤胃伤肝,上午吵闹的环境导致睡眠的效果并不好,同时打乱身体生物钟规律,使我们早起更加困难。

我们可以多睡一个周期,然后正常起床,看书聊天打游戏享受休闲时光,这样更棒不是么?

有时候我们发现,当玩了一局游戏,看完一部好看的电影,参加了一场聚会后躺上床准备睡觉时,脑子里总是平静不下来,脑海里总是不断浮现之前的精彩画面。或者有某件事情让我们很焦虑时,我们会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睡眠。

这是因为大脑太兴奋了,要等他平静下来我们才能睡着。

那么睡前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入睡呢?

和我们熟知的褪黑素有关。原始社会人们没有电灯,太阳落山后,原始人唯一的光源就是篝火,篝火发出的光是暖色光,但现代社会中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冷色光,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分泌褪黑素,自然就更难入睡。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能对症下药。

睡前远离冷光源,比如手机频幕、电视、日光灯等,同时卧室尽量保持无声和黑暗。

其实睡前半小时不看手机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不看手机的话可以做什么呢?可以拉伸活动几下,可以看一本比较难的书,比如哲学、高数,减慢自己的节奏,营造柔软放松的睡觉环境,能有利于我们进入待睡状态。

知乎上有个叫做“美国飞行员快速入睡”的方法,我在类似的冥想课程里也看到过类似的步骤,经过实践感觉挺有用的,在此简短分享。

1、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仰卧侧卧都可以。

2、想象我们的面部是情绪的中心,依次放松眼睛、眉头和嘴巴。牙关松开、肌肉放松。

3、然后放松脖子、肩膀,右手大臂、小臂、手掌,到左手大臂、小臂、手掌,再到大腿、小腿、脚部。

4、停止思考十秒钟,如果感觉做不到,就心里默念“别思考”十秒。

亲测有效,我一般进行到第二步就睡着了,偶尔到第三步才失去知觉,然后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祝每个人都能好好睡觉,睡个好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