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探寻菩提树下

佛陀制定不净行的制戒因缘

2017-08-31  本文已影响81人  23乐禅修

有人认为佛教的戒律,是佛陀于2500多年前于印度制定的,依人、依时、依地,放在今天都显得不合时宜。

事实上,倘若看过戒律,了解制定戒律的精神及故事脉络,会发现佛陀并不曾预设戒律让弟子们去遵守,而是弟子在日常中犯有漏过失的时候,才制定学处。

简单来说,佛陀制定戒律的过程:初犯初制、随犯随制、定制学处。

这些学处并不会因时空的跨越而变得不合时宜,因为所有的过失,都是由贪、嗔、痴三不善根引发。

以下根据比丘戒-波罗夷一-不净戒的制戒因缘,试做探讨;


前篇01 - 遇饥荒,佛陀少欲食马麦

有一年,佛陀带领僧团在毘蘭若这个地方入雨安居,恰逢饥荒,尊者们入城乞食都空手而归,只得少量马麦,阿难尊者只能用石头将马麦捣碎,供奉世尊;

世尊故意询问阿难尊者,为何有捣碎的声音?

阿难尊者如实将情况告知;

世尊便说:

“善哉!阿难!汝等信心者,〔少欲而〕胜〔飢馑〕,未来之人将会轻蔑粳米饭。”

前篇02 - 佛陀阻止目犍连尊者用神通乞食

这个时候,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想要转动大地,方便其他尊者乞食得到能够滋养身体的食物;

佛陀开口阻止了他,

“止!目犍连!汝勿欲转动大地,令众生颠倒。”

也阻止了目犍连尊者,去衣食无忧的郁单越乞食的提议。

前篇03 - 舍利弗尊者请佛制戒

舍利弗长老独自静坐时,心里想:

“有何佛世尊之梵行不久住耶?有何佛世尊之梵行久住耶?”

起座后,便向世尊询问,世尊回答,这三尊佛的时期梵行不久住:毘婆尸佛、尸弃佛与毘舍浮佛;这三尊佛的时期梵行久住: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以及迦叶佛;

梵行久住的原因在于,

“为声闻弟子广说正法,为弟子制立学处,教示波罗提木叉。”

佛陀将制定学处,比喻为用于串起各种鲜花的线,这样风就不能将其吹散破碎;

舍利弗尊者听后,便郑重请求佛陀为弟子们制立学处,教示波罗提木叉,使得梵行久住。

佛陀告诉舍利弗尊者,现在的500位比丘中,都证得初果以上,他们没有过患;

当僧眾中生起有漏法,这个时候,如来将为诸弟子,为彼等断诸有漏法、制立学处、教诫波罗提木叉。

初犯不净戒 - 须提那尊者续种,破梵行

须提那尊者,生于毘舍离富饶之家,为家中独子,得父母宠爱,曾娶一妻,听闻佛法后,欲修持圆满梵行而出家,后近住跋耆族村取头陀行;

有一年,跋耆族村发生饥荒,乞食难得,须提那尊者就想:

“依赖落穗(残食)活命非易。

然,毘舍离有我诸多亲戚,实是大富者,食物丰饶,金银财物盈溢,众多资具,穀物充裕。

我宜依止亲戚而住,亲戚依我而行布施、作福德,〔如是〕诸比丘可得利养,我亦不因乞食而疲劳。”

后在托钵中,因声音被识别,其父母邀请至家中应供,并说,家里众多的财产,希望他们的儿子能还俗享用财富,也可行功德;

三番多次,须提那尊者都拒绝还俗,并表示对财富并无贪恋;

直到有一次,尊者的母亲开口,

“须提那!此家实是财丰食多,有充裕之金银、财货、资具、女婢等。故,须提那!请给与续种〔后嗣〕,勿使离车王没收我等无子嗣者之财产。”

尊者回答道,

“「母!此我能为也。」”

“因未制戒,故不知有罪,与故妻三次行不淨法。〔如是〕彼女有胎。”

初制不净戒 - 任何比丘,若行不淨法者,是波罗夷不共住

佛陀听说后,以是因缘集比丘僧,呵责须提那尊者这样愚痴的行为,并告诉诸比丘制定学处的十项利益:

“为摄僧、为僧安乐、为调伏恶人、为善比丘得安乐住、为防护现世漏、为灭后世漏、为令未信者生信、为令已信者增长、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

并制定应当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行不淨法者,是波罗夷不共住。”

随犯随制01

制戒因缘:一比丘在毘舍离大林中,以饮食诱惑猕猴,与彼行不淨法。

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任何比丘,若行不淨法者,即使与畜生行,亦是波罗夷不共住。”

随犯随制02

众多毘舍离出身之跋耆比丘,不如理作意、不捨戒、戒羸不告示而行不淨之法。

后因亲族不幸、财富之损失、疾病之折磨而有所感触,希望阿难尊者告诉世尊,重受具足戒;

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任何比丘,若不捨戒、戒羸不告示而行不淨法者,彼还来,亦不得受具戒。诸比丘!若捨戒、戒羸告示而行不淨法,彼还来,当可受具戒。”

定制

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比丘之学戒,不捨戒、戒羸不告示而行不淨法者,即使与畜生行,亦是波罗夷不共住。”

连贯来看其制戒因缘

当把一系列的因缘连贯来看,同样面临饥荒,少欲的佛陀以及僧团能够食马麦为生,且不希望使用神通力来改变现状,因为一时饥荒的情况也许可以得到改善,但长远看,会造成众生迷信神通力,颠倒认知,因此依旧选择依照个人的业力。

初犯不净行的须提那尊者由于未断除的贪欲,虽然多次拒绝,仍破坏了梵行以及僧团的清净。

须提那尊者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不能裹腹的生存威胁、亲人的软言相劝、曾经所爱的温柔乡。。。这些有漏,穿越时空,依旧是我们生活中“两难”的选择。

以上仅列出众多不净行的三条制戒因缘,在完整版的经文中,可以看到大量真实发生的,佛陀随犯随制的因缘。

经文完整版请见

http://www.125a.net/book/N01/N01n0001/N01n0001_001.xhtml#p0001a10


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此细致的戒律,应是出家后被告知,还是出家前就了解?

若是出家前就应该了解,并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受持戒律,那么,所谓“在家居士,不能看戒律”一说,是否合理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