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4]:清代常用的几种公文简介
读史笔记[4]:清代常用的几种公文简介
读历史作品,不管是正史,还是稗官野史,抑或是历史小说,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词,虽然不弄懂,对理解故事情节倒没什么影响,但是总感觉别别扭扭的。今天,简要梳理小说中常见的清代公文。
圣旨:作为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用于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而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廷寄: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
奏折:是重要的官方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成为固定制度,至清亡时废止。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都有固定格式。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类: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类。
题本:是中国明清时期高级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的文书之一。经由内阁进呈皇帝阅览,凡属国家庶政,如举劾官员、兵马钱粮、命盗刑名等例行公务,均可具题。题本和奏本在明清时期经常并行,但因公私事务难以明确区分,官员上奏时往往用错文书。雍正、乾隆时期反复谕明题本与奏本的使用范围,规定凡钱粮、刑名、兵丁、马匹、地方民务,所管大小公事概用题本,用印具题。乾隆十三年(1748年)废除了奏本。题本只限于高级文武官员使用,如清代的总督、巡抚、将军、都统及各部院的尚书、侍郎等,少数负有言责的科道官员也可具题谏言。清末由于奏折普遍使用,鉴于题本“繁复迟缓”,遂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止。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末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权力不是谁都有,需要得到皇帝的亲自授权,一般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这个机会和权力。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这个称呼最早出现于宋朝。又称为“邸抄”“朝报”“条报”“杂报”,名称中均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条陈:下级向上级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件。
夹片:清代官吏向皇帝上疏或向上司禀事,遇有不便写于一起的情节,或另有所陈,则用另帖书写,夹在奏折或手本的第一幅内,叫“夹片”。
手本:明清时期,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时所用的名帖,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职位等。
二月河先生帝王系列小说中涉及公文的个别语句摘抄如下:
“一头审看各地报来的库存钱粮奏折,凡有灾赈出项要求蠲免的折片、人命刑狱案卷、参奏官员渎职贪贿的本章及水利田土建议条陈分门别类挑出来另写节略”
“皇上这话是对你们说的,也是对天下文武官员指示官缄。回头邸报廷谕还要明白昭示。”
“不愧翰林出身,文章是好文章,辞锋也利如霜锋。你乃微末小员,弹劾大臣自有制度。既有陈言,为甚的不写成夹片,递交都察院转呈上奏?”
“把你北京一路赶来观风体情的心得写一个条陈,不作节略呈给朕看,朕还要查考你文思条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