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心理学》01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倒是从来没有怀疑过心理学不是一门科学,但是看完第一章后,面对作者剖析有那么人反对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原因,我才开始反应过来,或许是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认真注意过科学的正确定义?
在回答什么是科学之前,我们得先确定一下什么不是科学。
首先,科学并不是由研究的主题来定义的。对宇宙万物任何方面的研究都可以发展成一门科学,当然也包括人类行为的所有方面。我们不能将宇宙万物划分为“科学的”和“非科学的”两类主题。
其次,科学也不能按照是否使用仪器和实验设备来定义。试管、电脑、电子设备或研究者的白大褂都定义不了科学。这些都是科学的外在标志,而不是其本质特征。
所以,确切地说,科学是一种思考和观察宇宙万物以便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的方法。具有三个重要且相互关联的特征:
(1)系统实证主义的运用;
(2)公共知识的产生;
(3)对可解决问题的细查。
第一点,实证主义(empiricism)的字典意思是 “依靠观察的做法”。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观察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需要 “系统”,指的就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等进行进一步的系统思考,找出现象背后的本质。
书里举例,如果我们只是记录从早到晚的作息,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堆事实而已,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也好,社会也罢,有任何的意义。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记录时间的流向,记录阅读的笔记,如果只是单纯地记下来,而不对这些记录的事项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总结,倒不如不要记录,反而节省记录的时间。
这一刻,对于苏格拉底的 “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又有了更深的体悟。
第二点,关于公开性,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伪科学从业者和江湖术士,因为不是真理,所以经不起考验,干脆就避开科学出版的常规渠道,而选择直接通过大众媒体公开他们的“发现”。
当然,这里有个注意点,经由科学常规渠道发表的理论,也不是百分百都科学,但至少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判断的基本底线。
第三点,科学处理的是可解决的、可具体指明的问题。这一点可有意思了,作者在书里直接列举了一堆自相矛盾的谚语,比如:
三思而后行 VS.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小别胜新婚 VS. 眼不见,心不想
欲速则不达 VS. 时不我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VS. 人多误事
行走江湖,安全第一 VS.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异相吸 VS. 物以类聚
今日事今日毕 VS. 顺其自然
所以,作者看来,世俗智慧就是“事后诸葛亮”,是怯懦的,因为它不用冒着被驳倒的风险,反正总有“前人的智慧” 可以解释这些现象。再联想到所谓的星座运势,性格,姓名,血型,生肖等等诸如此类的预测,嗯,名副其实的 “伪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