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容易,吃货不易
现在的生活不断好起来,人们对于日常的生活不过吃喝玩乐,吃的好吃的精的被奉为美食家,喝的好喝的精的被奉为品酒师,玩的好玩的精的被奉为旅行家,会乐和的被奉为生活家......还有是啥也不精,就想着吃的,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吃货。
其实吃货不是现在才有,其实从古至今都有。像在宋朝,想要做好一个吃货,压力是很大的。拿南宋首府杭州来说,想要把杭州好吃的都吃上一遍,那需要专心致志,逐个追击,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才能有的吃,才算是吃货。
例如光是杭州街头的小吃,就足以让人目不暇接。那让人口水连绵的、官巷口光家羹、寿慈官前熟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涌金门灌肺、中瓦前职家羊饭、杂卖场前甘豆汤……从解馋的零食饮料到能果腹的炖肉拌饭,一周七天不遗余力地吃,都不够嘴巴忙乎的。
宋朝初期的时候,是全年酿酒,且酿成即卖,这种酒叫“小酒”,价格从5文钱到30文钱,细细地分出了26个等级,满足了人们在价位和口味上的不同需求与追求。
吃货的等级也如阶级一般排列成行。
如官至宰相的蔡京喜欢吃鹌鹑,一小碗鹌鹑羹要耗费上百只小生命,可见价值代价之高。
号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对奢侈的吃食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他参加宴会,发现“累累盘中蛤,来自海之崖”——盘子里的海鲜悉数来自祖国遥远的海边,以至于让这位老兄“食之先叹嗟”,动嘴之前连连感慨。欧阳修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然而一顿宴席能把他的脑细胞打晕、刺激他挥笔将这感受永远记录在笔记本里,看来这场吃食让他终身难忘啊。
当然,那种奢侈的生活也是高处不胜寒,不见得长久且也不会长久的。南宋时某知府雇用知名厨娘做饭,买来十个羊头,只“剔留脸肉,余悉掷之地”,肉只用羊脸上的一点点,其他全扔掉,至于仅仅作为配料的葱,也要先搬来五斤,只挑选芯儿里面类似韭黄的部分,其余一概淘汰。如此精耕细作,菜品果然“馨香脆美”,“食者举箸无盈余”,引来吃货们一片赞叹。但菜的成本高得离谱,以至于身为高级干部的知府私下叹惋:“吾辈事力单薄,此等厨娘不宜常用。这菜放在现在,都要算是国宴的水准了吧!
其实,如今的爱吃之人,不就是我们自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不正是吃货的表现,也是支撑众多吃货存在的基础。
宋代最打动人心的进步在于,出现了“岂惟贵公侯,闾巷饱鱼虾”的喜人场面,老百姓成为吃货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才是一个富裕时代的开始。所以说不管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想要当一个吃货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
喜欢就收藏吧,更多内容你可以去老风味网站上看看,我经常在上面发文章的,上面都是一些写美食的行家,可以学习一下哦!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