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

2023-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读写缘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析】

    统治者治理国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被统治的人民只是知道他的存在而已,这种理想的状态相当于“不治而治”,统治者本身只是一个代表,与人民之间相对平等,没有差别和约束;其次的一种统治状态就是人民都赞誉统治者,认为统治者非常英明,愿意亲近他;再次的统治状态就是人民害怕统治者,这种状态并不理想,统治者可能是采用暴力等非常手段控制人民,但还能够让人民听信或者听从自己的统治;最差的统治状态即是人民反对统治者,甚至反过来侮辱统治者,也就是形成了反抗。一个人如果不守信,失去了信用,那么其他人就不会信任他。

    古时候最好的统治模式,就是统治者能够与人民愉快地相处,而不随便向人民发号施令。在遇到困难或者集体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即使事情顺利解决,大功告成,统治者也不会向人民居功,百姓也不会特别感激统治者,而是认为:这些都是我们自然做成的。这一种统治状态同样是接近于“道”的统治。

【认识及感悟】

“道”的通知就是“不治而治”,让人们感受到统治者只是一个化身或者代表,所有的事情都是“顺道而为”。那么作为领导还是管理者要达到“顺道而为”的“无为而治”,需要有好的德行,能了解民众的疾苦和需求,不随意加以约束和管制,而是让民众自发地去履行或者约束自己达到管理者的意愿,这是真正的治理之“道”。

管理有四种层级:不治而治、制度约束、暴力控制和被民众反对。只有“不治而治”是顺从天道的管理,其他三种虽然都是管理的机制,但是已经违背的“道”,必然会有灭亡和消失的时间,物极必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符合“道”的。

在一个团队中,首领要懂得道法自然,遵从民众意愿,得民心者的天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