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领悟2:很少人谈到的弃读和我是如何选书的
前文提到我读书的最大动力,好奇心,好奇心这事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读什么书要看大家的喜好是什么,想了解什么内容或观点。推荐大家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写下自己选书的原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这本书,希望通过这本书知道了解什么。读书之后或弃书之前也写一下,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是意外之喜,哪些是自己放弃的原因。
弃读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是很少有书友提到。大家只会说我又读完了几本,而不会说我又放弃了几本。观点不和、内容不感兴趣、语言生涩都有能成为弃读的原因。读书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与他人争个高低上下。以自己为例,《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是大家口中的经典书目,可我就是会败在绕口的名字上,严重影响对情节的理解。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必过分依赖他人的书单或者大V的榜单。在弃读方面,大家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放一放也许之后又感兴趣了也不一定。
回到方法论,先写选书原因,明确途径是朋友介绍、媒体宣传或是其他,慢慢的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我最开始是通过免费书库借书来看的,各大电子阅读平台都能为会员提供这类服务。借书的好处是降低弃读的成本,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后来我开始关注读书的up主,通过他们对书的内容介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也会关注热点,比如2020年读完《血疫》,又借了《血殇》。借阅记录的相关推荐也是很好的参考,容易帮自己形成主题阅读书单。
写选书原因的第二点要在读书前写下自己想了解什么,期待收获什么。以我之前写到的《华衫讲透孙子兵法》读书心得为例,“对《孙子兵法》的第一印象是国学经典,《国家宝藏》介绍说不只是一本讲战术的书,借过原文释义看着生硬,所以选择了解读版本方便理解。”由此可以看出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听过《孙子兵法》的名字,看过带翻译的古文原本读起来跟困难,想深入了解这本经典讲了什么,想通过解读了解古人对战争的看法,这是我选这本书的原因。带着问题和期待去读、去解惑、去学习,读起来才更有动力,更有收获。
总结一下,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知道什么只有自己最了解。选书初期广撒网,被大家反复提到,引用其中内容的,哪怕是名字好听都可以成为理由。要写下选书原因和弃读理由,知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哪里,才能更好的缩短差距。
我的读书类型大多是社科文史类,随着兴趣的变化也会集中阅读同一题材的作品。比如医学健康主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主题、基因与进化主题。主题阅读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充实某一方面的观点,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书友以作者为主线,展开主题阅读,多见于小说类,比如东野圭吾的系列小说,这方面我涉猎不多,欢迎书友们补充。
求助:我最近想读一些关于女性解放方面的书,大家有什么推荐吗?不要太理论,我水平有限读起来比较困难。也希望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主题书单,互通有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