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一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个体心理
(1)认知:人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2)动机和情绪:个体行为调控
(3)能力与人格:个体心理特性
2、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觉知
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必须在自然条件下)
适用条件: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1、适用范围较大,简便易行 2、对被观察者进行直接了解,能收集第一手资料 3、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资料真实
缺点:1、难以重复观察 2、影响因素很多,观察法难以进行精确分析 3、由于没有控制,可能目标研究现象没有出现 4、观察法容易受观察者的意识影响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
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优点:1、可以发现事物中的因果关系(重点) 2、可重复、可检验 3、实验结果更为准确
缺点:1、主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可能会影响实验
2、被试效应: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测验法(重点是标准化)
基本要求:1、信度: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优点:1、简便易行,种类多,灵活方便
2、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严谨,结果可靠
3、所得的结果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方便
4、有常模进行比较,便于对照
缺点:1、受到经验和文化的影响
2、一般是间接测量,通过行为测量来推断心理,如果样本选择不准,所有的结果就很难准确
3、对施测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试能力
4、个案法(对某个个体深入观察)
优点:1、能够详细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2、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资料
缺点:1、研究案例较少,研究结果可能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因此在推广和运用这些结果来概括结论的时候,必须持有谨慎的态度
5、相关法(相关关系,分正负相关)
相关法是对不同的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取其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优点:1、通过相关研究可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
2、相关研究可以进行验证
3、可以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4、作为其他研究的基础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缺点:1、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注意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区别)
6、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法)
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优点:(1)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比较容易
(2)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快
缺点:(1)不够严谨
(2)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3)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4)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做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的标志(重点)
现代心理学诞生的历史渊源:1、哲学 2、生理学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
研究对象:直接经验即意识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表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构造主义重视内省,这是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但主张将内省和实验的方法结合起来。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实验过程中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贡献: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束缚,开创了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1、研究内容狭隘,脱离实际
2、把心理学简单分解为各个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3、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许多高级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法进行研究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研究对象: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主要观点: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方法:客观观察法,实验内省法
评价贡献:推动了心理学面向实际领域的发展道路。
局限:过度强调实际应用,忽略了心理学内容本身的研究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行为
主要观点:华生在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建立。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试验的方法;反对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的作用
研究方法:实验法
评价贡献:行为主义的产生,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强调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作用
局限:它的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者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4、格式塔
代表人物: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研究对象:意识的组织
主要观点: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研究方法:实验法
评价贡献:格式塔在知觉、学习、思维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结果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局限:课程里没有描写它的局限
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研究对象:无意识
主要观点: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精神分析认为,人的一些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个体并表现在个体的正常与异常的行为中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释梦
评价贡献:精神分析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局限:但其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将无意识和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
6、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对象:人格
主要观点: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主要任务是使自我潜能不断发展
研究方法:提倡现象学描述,主张动态的整体研究
评价:人本主义以人的需求为出发来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是第一第二势力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塞尔,西蒙
研究对象:信息加工
主要观点:奈塞尔在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做是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开端。
认知主义强调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把人看成是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认知心理学将人与计算机类比,重视对其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的研究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主要研究认识功能的脑机制、认知和精神系统的关系、脑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