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偷懒是一种自我保护

01
去年刚毕业的时候,读了《格局逆袭》这本书,大熊老师在里面提到了多做事,学到的就越多,能力越强,不可替代性也就越强。
我十分认同。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似乎这样的人很累。
刚上班时,同事因为在介绍时加上了自己曾经的丰功伟绩,所以第一天就被委以重任。
具体情况就是在学校缺人的情况下,领导知道了她是个能人,虽然以数学老师的身份考进来,也毅然劝她转语文,当班主任。
而我们其他人因为资历平平,没被安排其他事务,教好自己的本学科就好了。
难道荣誉也成了一种错?这件事儿成为了她生活中很多事情烦躁的源头。其他人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显然他们想用这种更低成本的方式。

02
去年加班整理档案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这么累干嘛呀?累坏了还得请假。”
“不着急的事儿就拖一天,反正也没啥事儿。”另一个朋友也这么说。
那一瞬间我有点儿想哭,因为大家都在跟我说,少说多干时,我却听到了这些为我着想的声音。
后来领导又给我安排了制作学校荣誉的事儿,操作就是加照片以及获奖信息。除了难度低、繁琐外,我找不到其他的词来形容这项工作。
大约整理了一个月,因为我太认真,没有照片的,又一一去联系家长,让他们把照片传给我。与此同时我的其他同事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我却要加班工作。
只因为一开始我说:我在德育处实习过,因为有过工作经验,便要给我额外布置任务,我有点儿苦不堪言。

03
和我有着相同困惑的还有别人。
我有一个同事姓刘,暂且称他为小刘吧,和我同年入职,但因为讲课能力出众,每每比赛,学校都是安排他出战,名次也都不错。
有一天下班我们一起走,他一脸愁容。他刚刚出去学习了一周才回到学校,我也是好久没见到他了。
一问才知道,这不又要比赛了,又让他去,而且领导还说必须拿奖。
“你说,我刚培训回来,马上又准备比赛,那我们班成绩我怎么抓呀?而且都是六年级了,哪能放松呀?”说起来这事,他又生气,又苦恼。
“那你和领导说你的考虑了吗?让他安排别的人呀!”我又问。
“培训时候我就说了,他们也不听我的呀。这不,给我安排了实习老师。”这一刻,我忽然不羡慕他的才华了。
“早知道我就不把课讲得那么好了,现在还是你们比较好,教好自己的班就行了,没有这么多事。”他难以释怀地说着,大步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不了解时,常常赞叹别人的才华和荣誉,却不知道别人付出的辛苦和熬过的夜晚,他们也有几次想逃离的冲动、想辞职的渴望、想放弃的打算。
而这些,我们并不知道。
忽然觉得,大家的苦竟有几分是相似的。
若是真像他所说的:那些课讲的一般的人,是不是不会被逼着去比赛?去学习?
当然,他们也没有这样成长的机会。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