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的四个心理学套路--2021-09-06

2021-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老案

知道你的钱包是如何被掏空的吗?

这事还真的不能怪你,主要是商家的套路太深了,经济学家心理学建一套组合打下来,总能让你乖乖的掏钱。今天我们就说四个套路,不信你没有中招。

第一个,心理账户:花几百元买保健品,你肯定觉得是智商税,但花几百元给父母买礼品,你可能还觉着便宜着呢?这就是虽然是同样多的钱,出自不同的心理和账户,在你心理中的价值就不一样。给自己买保健品出自生活账户的钱,给父母买保健品花的是孝顺账户的钱。脑白金能畅销这么多年,就是靠广告里不断地洗脑,让人们把它当成礼品,而不是保健品来买,这样一个下技巧,就能让人掏不少的钱。

第二个,比例偏见:两杯奶茶75折,你可能无感,但第二杯半价,就就感觉占了大便宜,就算只有一个人也特别想多买一杯,这就是人们在打折上就喜欢算比例,而不是具体数值,实际两个的的钱是一样的,但是你自己感觉第二杯五折赚着了,就不自觉有多花而立一小笔。

第三个,价格锚定:你想去理发,本来就想花个五六十元,但是进了理发店,告知的价位最低是58元,还有98元和198元的,请问你选那个?虽然58符合你预算,但是碍于面子,你最后选了98的,那个98和198的就是锚定价格的。

第四个,损失规避:你在某宝看上一双鞋,可买可不买,但是商家说7日无理由退货。为啥商家敢无理由退货,不怕赔本呢?人失去一样东西得负面情绪,远远大于得到同样的东西的积极情绪,这就是损失规避,当你得到这双鞋后,就不愿意在失去了,虽然说是无理由推货,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退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