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阁文苑文坛笔耕匠简友广场

风语 || 过年好

2023-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岁月之痕

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又该过年了。

梅玉有点郁郁地将办公桌上的文具一一收进小抽屉里,然后关上电脑,拔掉电源线…

“梅姐,您还没走?我先走了哈。”从里屋出来的同事魏来打着招呼,快到门口,又停住了脚步,转身对梅玉说:“梅姐,今年又得回你婆婆家过年吧?先给您拜个早年了,过年好!祝您新年新气象,阖家幸福安康!”

梅玉悠悠地回应到:“过年好过年好!你今年是回哪个家过年呢?”

魏来比梅玉小三岁,夫妻双方和梅玉夫妻一样都是独生子女。但他们结婚之初,两人就商量好了,过年时一家一年,也不用一到年尾就为要去谁家过年吵得不可开交。

魏来欢快地说:“今年该去我父母家过年了。走了哈,明年见。”

梅玉真羡慕魏来,隔年就能回自己父母家过年。梅玉都结婚七八年了,就没有一次回自己父母家过年。

结婚的第二年,她特别想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但老公就是不同意。年前大吵了一架后,算是和老公达成一致,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于是,她自己买了张回老家的机票。

那时候,梅玉刚结婚两年,还没有孩子,各回各家也算合理。

但那年,梅玉最终也没有回了自己父母家过年。那天晚上,梅玉正在收拾东西。老公刘家瑞走了过来。

“老婆,咱再商量一下呗,我妈说了,我一个人就不要回去了。”

“那就是说,你想和我一起回我们家?”

“不…不…是,要不这样,咱们先在我家过年,初二一大早,我陪你一起回去?”

“那不是大年三十和初一,还是我爸我妈自己过年,我就是不想让他们太孤单冷清了。”

正说着,梅玉的妈妈打来了视频电话。妈妈原来还以为女儿女婿一起回来过年,想着问问女婿都喜欢吃点啥,好早些准备出来。

梅玉告诉妈妈,就她自己回去。梅玉妈妈问清缘由,反而劝女儿:“那你还是回婆婆家过年吧,你们这新婚才两年,不回去过年人家会说闲话的。我和你爸没事,都习惯了。过完年,要假期够的话,愿意回来就回来呆几天。没假了,不回来也没事,想你了,就视频,反正现在也方便。”

梅玉妈妈通情达理。刘家瑞赶紧对着镜头答应着:“妈,我初二一大早就带着小玉飞回去看您,您放心吧。”

梅玉见如此情形,只能哽咽地安慰着妈妈,撒娇说:“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墨鱼炖芋头了,一定帮我多准备点。”

这边呢,刘家瑞立即上网,把梅玉的机票给退了,订了两张年初二回岳父岳母家的机票。

刘家瑞老家在河北一个小镇上,回去倒是近得很,他们开车也就两小时。梅玉不习惯的是家瑞老家的那些风俗习惯,比如对长辈必须以“您”相称,比如年夜饭的一大桌子菜一大半都是凉菜,比如年夜饭由公公婆婆安排,但具体操作梅玉必须为主,饭后洗洗涮涮更理所当然的是梅玉的活。在梅玉刷锅洗盆收拾厨房的当口,公公婆婆和老公就已经支起了牌桌,然后老公就一个劲地催她:“怎么还没好,不就几个碗吗,快点吧。”

结婚第一年去他们家过年,梅玉就非常不习惯,毕竟在自己家里,一切都有妈妈操心,梅玉是什么都不用做的。但做了人家的媳妇,这些家务事是得学着多做点。嫁给了老刘家,她就是老刘家的人了,要有点人家媳妇的样子。可梅玉想,我平时又不天天在这个家呆着,一年也就回来个三两次,要在梅玉的老家,这回去都得是被当作客人对待的,什么事都不让沾手,天天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在婆家,怎么就这么不一样呢?说是你进了这个家门就是这家的主人了,但其实做主的都是公婆,梅玉只是干活的主人。除此,还得没完没了地陪着打麻将,陪着婆婆赢。为了赢,婆婆可以直接从自己老公或儿子那儿要牌。这个牌,其实也是玩得很没有意思,不过是一家人哄着婆婆玩而已。梅玉其实是有点看不下去的,但什么都不能说。全家人似乎都在宠着婆婆一个人。

第一次回婆婆家过年,梅玉就留下了心理阴影。平时,被要求对公公婆婆必须称“您”,梅玉也习惯了。但那天在打着麻将,梅玉正好是婆婆的下手。当时大家都玩得兴起,梅玉等着和牌。该婆婆打牌了,却久久不见动静,梅玉就催了句“你打呀”,结果,婆婆扔下一张牌,接着就说“头疼,不玩了。”

后来才知道,婆婆是因为梅玉催她时说的是“你”,而不是“您”,心里不舒服。事后,老公还非让梅玉给婆婆敬了一杯茶,算是道歉,这事才算过去。

因此,梅玉每次去公婆家,总是小心奕奕的,一年一年的,更是从心底有些抗拒。

那年退掉机票,是第二次去公婆家过年。平时的端午呀中秋呀,因为假少,回公婆家过节,一般住一晚就得回京了。过年就不一样了,一是假期比较长,二是老人总想孩多住几天,而对公婆来说呢,还有一个意思是能多玩几次麻将,从儿子儿媳这些赚点零花钱。第一次在公婆家过年,直到初五下午,婆婆才让回京。

那年,因为初二要去梅玉娘家,从初一开始,婆婆就显得一脸的不乐意,玩牌故意给她点炮,她都高兴不起来,临了还得说一句:“干吗非得明天就走呀。”

梅玉听了,自是心里也不痛快。但梅玉是个读书人,不能去和农村老太太计较。这是老公刘家瑞安慰梅玉的话。梅玉没办法,只能自己受着。没有可倾诉的人,也就没有了倾诉的欲望。这样一年年地压在心里,结果就是梅玉越来越讨厌过年,越来越讨厌回公婆家过年。

但讨厌归讨厌,年还得过,而且每年都必须在公婆家过年,尤其是有了儿子以后。梅玉两口子上班都忙,儿子从小就是跟着奶奶长大。回北京上了幼儿园后,每年寒暑假,也都是回爷爷奶奶家过。过年,不回爷爷奶奶家,儿子就不答应。

所以,梅玉每年临到快过年时,情绪都特别低落。单位一放假,同事们都兴高采烈地早早地回家准备过年了,只有梅玉木然地磨磨蹭蹭,希望时间慢点,再慢点……她很不愿意听到那句空气中都漂浮着的“过年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