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与心学今日看点传习录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46】

2017-04-08  本文已影响310人  华杉2009

致良知,是一种习惯。习惯靠行动养成,行动有一个入手处,就是孝悌,就是洒扫。

【孟氏“尧舜之道,孝弟而已”者,使就人之良知发见得最真切笃厚、不容蔽昧处提省人,使人于事君、处友、仁民、爱物、与凡动静语默间,皆只是致他那一念事亲、从兄真诚恻怛的良知,即自然无不是道。盖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至于不可穷诘,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事亲、从兄一念良知之外,更无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所以为“惟精惟一”之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者也。文蔚云:“欲于事亲、从兄之间,而求所谓良知之学。”就自己用功得力处如此说,亦无不可。若曰致其良知之真诚恻怛以求尽夫事亲,从兄之道焉,亦无不可也。明道云:“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其说是矣。】

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是让人在良知发见的最真切笃厚,最不容易蒙蔽之处提醒人,让人在事奉君上,朋友相处,仁爱人民,爱惜万物,一动一静,说话或沉默之间,都能放大扩充他那一念事奉双亲,遵从兄长的良知,那则自然处处都符合大道。

天下之事,虽然千变万化,不可穷尽,但只要你用这一念事奉双亲,遵从兄长的真诚恻隐之良知来应对,就不会有任何遗漏缺失之处,这正是只有这一个良知的缘故。除了事奉双亲,遵从兄长的这一念良知之外,更没有别的良知可以致,所以说叫做“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放之四海而皆准,施之于后世也永远不会过时。你说自己想在事奉双亲、遵从兄长之间,求所谓良知之学。就自己的用功着力处讲,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反过来,说要致良知的真诚恻隐来探求事奉双亲,遵从兄长的道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明道先生程颢说:“行仁从孝悌开始,孝悌是仁的一件事,说孝悌是行仁之本,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孝悌是仁之本,就不对了。”这是你要注意的。

读圣贤书要慢,行仁自孝悌始,我们就想一想,自己做到孝悌吗?不用说,肯定都没做到,都有差距,这就要想一想,补一补。再往后,推而广之,事君,对老板,对客户,真诚恻坦吗?真把他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替他考虑吗?与朋友相处,够实在吗?爱惜万物,晚上加班离开公司的时候,检查门窗吗?关电脑吗?动静语默,说话应对,都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吗?不自我检查一下,还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一检查,就发现自己“缺德”了,缺,缺得厉害,能不汗流浃背吗?良知之学,处处都是用功着力处,良知只是一个,只是你真要养成“致”的习惯。

致良知,是一种习惯。

习惯靠行动养成,行动有一个入手处,就是孝悌,就是洒扫。

就像我们搞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素养就是习惯,也是要养成一个致良知,致良能的习惯,没有前面的行动磨练,就永远没有后面的习惯。打扫卫生,就是工作致良知致良能的入手处,你不重视清洁卫生,就不会有后面的好习惯。就像你在家里不在乎,就不可能在单位里很优秀。

能致良知,则能致良能,良知良能,则无所不能,这就是王阳明的人生道路向我们展现的。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