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书,该如何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多人的向往,也是我的追求。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我们来说,“读书破万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如何读好书,却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懂得并能做到的。
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方法,而阅读更是如此。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带给人启迪和成长,否则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
关于阅读的方法,其实早有前辈进行了专题研究,1940年出版,由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堪称阅读工具书的宝典。
该书提出了根据读品种类的不同,所使用的阅读方法和速度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大类等观点,内容详实,案例丰富,值得每一位喜爱阅读的朋友认真学习,相信一定会对你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我是个爱书如命的人,通过自己多年来的阅读和思考,也积累一定的个人经验,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阅读的三个层次:快读、精读和品读
要实现海量阅读的目标,提炼速度是基本功,读者首先必须培养自己一目十行的能力。
是的,一目十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读者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可以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捕捉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以此领会和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眼和脑的协调配合要相当默契。
快读是阅读小说等文学性作品时最为常用的方法。对于其他社科类读物,由于内容较为生涩、专业术语较多,容易给读者造成视觉障碍,因此建议在通读全文前先学习序言和目录,在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层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快读,便于读者理解和消化。
快读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利用直觉去发掘有价值的文章,因此整个阅读过程尽量一气呵成,其中如遇到特别戳心的词句,可以折页或划线的方式予以标记,切不可减缓速度或中断阅读,否则整体感受将大打折扣。
读者通过快读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进行第二次阅读,即精读。精读的要领有两点:一是速度要慢下来,可以逐字逐句地深刻领会;二是要有目的地去读,比如我希望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养成摘抄笔记的习惯,并经常会把自己抽离出来,换位成作者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充分挖掘文中可借鉴可模仿的地方。这样读书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精读后,感觉收获特别大的文书,可以再进行一次品读,速度比精读时要快一点,但不能一目十行。品读如品酒,需要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文字带给灵魂的悸动和快感,把文字还原到禅宗“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里的第三重境界——“见山还是山”。
二、作品的选择:作者的成名作和写作风格成熟的作品
读书也讲究合理规划,要有选择性地读,不能滥读。好书好文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每一本都买回来,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逐一欣赏。因此,作品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有两本书必看:成名作和成熟作。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突然爆红,总有其过人之处,或许他的文字驾驭能力非常强,或许文章的观点契合社会动态和热点……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他的成名作,分析出其内在的原因和背景。
同时,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也是不断进步的,其写作风格成熟后的作品也值得学习。跟踪作者成长的轨迹,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和评估其作品的整体价值,以及由此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三、电子读物和纸质书孰优孰劣?
我个人认为,电子读物和纸质书只是文字媒体介质的不同,并无优劣之分,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电子书携带方便,信息接收快捷,阅读成本较低,故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
而纸质书有可触摸的质感,眼睛舒适感较高,纸张和油墨所特有的香气还可以给人身心愉悦的感觉,因此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选择纸质书。
目前,很多电子信息平台开发了读书专栏,我经过亲身体验,向大家推荐两款:
1.熊猫书院
这个读书平台选推了大量人文社科类经典著作,如艾略特·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中外名家名作。通过荐读人精心总结和引导,向读者传授每本书的思想精髓,令人收益匪浅。
2.京东共读
京东共读的选文体裁更为广泛,小说、心理学、科普类等作品均有涵盖。其最大的特色是增设了赏金共读和语音诵读模块,使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值得爱书的朋友们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