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怀-写在第34个教师节前夕
母亲生前,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浙江奉化师范毕业后,下海岛、到乡村任教,并当过小学的校长。我这辈子也有过6年的教师经历,而现在女儿在外地属于教师编制、从事着校外教育工作,可谓是三代教师情,同筑教育梦。
1988年,我调入浙江省供销社干部学校舟山分校,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这个学校创建于1979年,起始是专门培训基层供销系统干部和各类专业人员的一所成人教育学校,随后扩展到职业教育。当初学校建在舟山普陀勾山蒲岙,后来才搬迁到舟山定海小洋岙,那年我正好来到新校址工作。当时,由我负责整理的学校概况,被编入《舟山市校史集》。


在这所学校,我担任过《应用写作》《经济地理》《经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累计授课约一千课时,当过成人中专班、职业高中班的班主任,也担任过教研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

借助微信平台,传递师生友情。离开学校这么多年,当年的师生各奔东西,怎么能联系上呢?没想到去年通过微信这种现代通信方式,猛然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无论你在何处,都可通过微信群,聊天叙旧,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友谊,9月10日教师节,我有幸受邀来到宁波,作为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参加了同学们的聚会,分别这么多年,师生之间还能走到一起,欢聚一堂,真是难能可贵。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班级,在舟山、湖州两个地方的学校就读,毕业时拥有职业高中、中专两张文凭,1991年9月至1993年6月,他们相聚在舟山,来自全省各地的54名同学,完成了职业高中的学业。


在校期间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曾数次与同事一起来到浙江玉环,完成供销社经营与管理成人中专函授班的教学任务,给学生上《语文》等课程,当时上课、复习、考试一气呵成,去一次就得住上半个来月时间,街上的海鲜面都吃厌了,但回家时总会带上满满一袋子的楚门文旦,犒劳家人。三年来回奔波,思绪万千,当年撰写的《柚乡漫步》,还被刊登在《中国土特产》杂志。
1993年,我调到舟山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随后学校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由省里转买给了地方,改为舟山市经贸学校,又合并成立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后来搬迁到定海白泉河东,原校址转给了舟山航海学校。

事过境迁,近期随着当地大规模的拆迁,学校的痕迹便荡然无存,毗邻的地方将被绿城集团整体开发成为“兰园”,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