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书的非暴力沟通感悟

《非暴力沟通实践手册》13周授课笔记第三周20170827

2017-08-27  本文已影响133人  猫书的思考泡泡

慢读《非暴力沟通》第三章:区分 观察 和 评论

一、阅读 思考

1、在开头的诗歌中,作者,请求观众不要混淆两种东西,他希望听众和他说话时清楚的区分什么?P63

答:

1、区分“”你说 我 做了 什么 或 没 做 什么“和“你 的反应”

2、区分“当你 看到 事情 还没 做完”和“当你 看到 事情 还没 做完,”

2、为什么要做上述的区分?P27

答:“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猫书:注意!这里作者并没有说要我们只陈述观察而不评判,是要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要将观察和评判区分清楚。

3、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_______?P27

答: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猫书:这一段作者提醒我们注意语言的一个问题。就是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环境是有矛盾的!。我们用语言说出来的判断,其实都是基于一定时空范围的。但是,要注意,语言诞生的时候,社会迭代速度缓慢,那个时代我们根据观察快速说出判断既高效又准确。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偏偏我们的大脑又喜欢强化自己的判断。所以这个时候,要区分出观察和判断尤为重要。区分出来的好处是,我们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基于什么观察基础上,如果观察的内容在以后的沟通中被修改补充甚至推翻,我们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判断有问题。我们习惯上会把自己做出的判断和自己的人格绑定,判断被怀疑就容易感觉是自己被质疑。当我们能够在表达中区分出观察和判断的时候,其实也让我们自己明白,判断是和观察绑定。就算要修改判断,我们也不会感觉人格的损失。另外,由于英文的时态原因,英语沟通中有清晰的时间观念,可以在表达中清楚的区分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方面,中文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在表达观察的时候,中文很容易把对未来的猜想也混入,这方面我们要注意!

4、马歇尔倾向于避免使用正面或中性的标签定义人,例如“负责任的孩子”,“厨师”等,为什么?P29

答:"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P29

猫书:负面标签会妨碍沟通我们很容易熟知。在这里,作者提醒我们 正面和中性词同样会影响的判断 。现在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过以前。但是我们长期养成的通过简单标签判断人的方法已经固化在我们大脑,包括很多职业标签也和社会对这个职业的期待想象捆绑在一起。所以学非暴力沟通需要长时间的刻意练习。

5、部分教师对校长有何评价?他们观察到校长有怎样的行为?P30

答:原文案例中,老师对校长的评价“话太多啦,大嘴巴”。观察到校长在开会的时候喜欢回忆自己的经历。

6、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反应?

7、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什么?

答:观察

附录:我所 观察( 看、 听、 回忆、 想) 到 的 有助于( 或 无助于) 我的 福祉 的 具体 行为: “当 我( 看、 听、 想到 我 看到 的/ 听到 的) ……”

猫书:对自己感官(听、闻、触、味)接受到的信息的描述,都可以算做观察。

二、课后思考。

1、为什么是“观察”而不是“事实”。

        这是猫书阅读《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最早的思考。当时猫书在阅读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学》,里面提到美国中小学教育中,阅读训练有区分“事实和判断”。当时我就琢磨,为什么《非暴力沟通》中为什么要区别的是“观察”而不是“事实”呢?后来,我的理解是,“观察”这个词更强调感官的感受。而且“观察”的意外好处是提醒我们观察的角度有视野和视角。或者我们要意识到别人的观察和自己的有可能不一样。哪怕是面对同样的画面。不同的人注意到的地方也不一样。

2、观察也是一种需要!

        这个思考来自我面对有精神病的母亲。我的母亲由于长期吃止痛药会产生幻觉,甚至曾经被吓怕。以前遇到幻觉发作的时候,周围的人包括医生都很不断的去纠正她。学了非暴之后,我能感受到妈妈被不断纠正的无助。于是我改变方法,变成对她说的幻觉表示好奇,并认真和她讨论细节,安慰她这些幻觉不会伤害她。于是妈妈的情绪被不断的安抚,慢慢适应这些幻觉。否则不断拉锯之下,人的意志力会被消耗。

          另外一个故事来自《即兴真实人生》,即兴戏剧的训练有一个叫“YES,AND”。无论对方说什么内容,接话的演员都要接受,并且发展剧情。书里面说到一个妈妈刚训练完,回到家,小孩跑过来说“妈妈,厨房里面有怪物。”,这位妈妈如果换了以前会纠正孩子,这次,妈妈因为刚训练完,接着孩子的话说“哎呀,有妖怪啊,好有意思,带妈妈一起去看。”就这样建构了一段新的活动,妈妈跟孩子 在家里找妖怪开心的玩了一个下午。

      通过两个故事,我觉得每个人对于自己“观察”的表达,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个人的人格的一部分。也渴望被别人接纳,尊重。

3、怎么理解真诚表达中的“真诚”。

          有学员问有时候说话要说谎怎么办啊。在猫书看了,说谎不是问题,关键是表达的时候是否“由衷”。如果需要对别人表达谎言,而自己心里又不舒服,也是可以趁这个机会跟自我连接一下。觉察一下自己的内在需要。

记录:

2017年8月17日 第118场

时间:2017年8月17日 19:30-21:30

地点: 广西南宁市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

主题:慢读《非暴力沟通》之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判

《非暴力沟通实践手册》13周授课笔记第三周2017082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