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无聊”的纪录,自有千钧之力
文|凉山,喜欢记得关注我~
-1-
我去电影院看了纪录片《二十二》。
从《二十二》上映之前,宣传不断发酵,相信我们都曾被这部纪录片刷过屏。在2017年8月14日首映当天,各种大小电影类自媒体都自发为这部纪录片发声过。《二十二》也从一开始的排片率1.5%慢慢攀升,一些身处二三线城市的网友也有自发赠送电影票的行为,因为自己的城市没有排片,于是出钱请有条件的城市的朋友看,让更多的观众去影院支持这部纪录片。
从严格意义上讲,《二十二》不算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这是专业的影评者给的评价。是的,太浮于表面的纪录,没有支持起全片的资料文献,人物采访也没有挖到点上。素材稀薄,无法支撑起主题的深刻。
但比起拍得好不好,我们更关心的是有没有人拍?有没有人记录?导演郭柯是一个善良且克制的人,他不忍心也舍不得挖深。
这是一部充满奇迹的电影。从它筹拍到上映再到如今票房破亿,一路走来都见证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转变。
2017年8月19日有两部电影产生了票房奇迹,《战狼2》总票房破50亿,纪录片《二十二》总票房破亿。虽然这两个数字的差距是如此的大,但《二十二》创下的票房奇迹,其意义不比《战狼2》差,这是中国第一部破亿的纪录片。
每一个观众,都是英雄。每一个支持,每一份力量,都共同成就这部纪录片的。
-2-
《二十二》上映后,有一些声音说导演是在消费这些老人们,给她们造成二度伤害,也有声音说让人去影院支持该片是一种道德绑架。
关于导演有没有消费这些老人,可以肯定地说,没有。
在观影前,我怕影片会太沉重,自己会承受不了。观影后,发现导演做到了不煽情,不沉重,不愤怒,它不是为了唤起仇恨,相反,它是一部平淡得出奇的电影,甚至有些“无聊”的电影,因为导演就是记录这些老人们的生活,而“无聊”就是她们的日常现状。
安静的镜头语言,平淡地记录下这些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感人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语言,就是真实的日常生活。老人们的生活,就像一滩死水,只有丝丝微澜,告诉你这就是生活,个中的伤害,也只有当事人在默默消融,历史死得无人知晓。
透过镜头,我们凝望着这些老人们,就像凝望着一段沉重的历史。影片刻意将“慰安妇”这个标签隐去,使你甚至察觉不出这是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导演也没有想要通过这部纪录片去记录那段沉重的历史,而是简单普通地记录下这些老人们的生活,没有刻意拔高的精神高度,没有雄心勃勃的野心。
所以,每每看着这些老人们,很容易让你联系到自己的奶奶或者外婆。她们似乎普通如你我的奶奶外婆,亲切如常。可是,当你提醒自己,她们是二战时期的受害者,你就能感受到隐隐的沉重感,那些化不开的压抑情绪,拉扯着你的泪腺。
每看到动情处,我总是选择闭上眼睛来逃避落泪的危险。也有一些镜头,让你措不及防,流泪冲动先于你精神上的抑制机制。
褶皱般的皱纹,是她们一生经历过的裂痕,在老后化作一道道花纹。身体上的残疾,云淡风轻地控诉着战争带给她们什么样有形的伤害;精神上的残疾,却是一个无形的黑洞,碰不得,也愈合不了,旁人无从知晓这伤害有多沉重。
-3-
看着老人们,你能感受到生命在一点点地流逝,这一具具干枯的躯干,就像即将熄灭的灯芯,发出微弱的光芒。她们是那段历史的“活化石”,她们见证并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伤痛。
她们活着,就像一个个会呼吸的历史伤痛,活生生,血淋淋;她们老去后,就成了历史书上一句冰冷的记录。一句话,却承受着成千上万受害者的伤痛,而这些沉重,却没有人能感同身受,或者说得清,道得明。
即使身为受害者的老人们,也不愿去回忆,去诉说那段历史。每次说到点上时,老人们都说:“不说了,不说了。”“不记得,不记得。”不可否认,每一次的采访和记录,都在造成二次伤害,去掀开伤疤,去唤醒疼痛,去直视血淋淋。所以导演每次都在老人不愿继续的时候结束采访,他不是站在导演或者记录者的角度去接近这些老人,而是以平常的姿态去和她们聊天,话家常。
我们旁观她们的痛苦,造成二次伤害,究竟该不该?片中一位致力于为这些老人们申诉的好心人,在经历数十年的努力后,也产生这样的后悔:
如果当初没人替她们申诉,她们的伤疤就不会被人揭开。宁愿当初不做这样的事,让她们安安静静地老去……
更多的老人们,选择把那段历史烂在肚子里,死后也把那段历史埋葬。她们不曾对任何人说,即使是最亲的家人也没有提及过。是不能,也是不愿提及。毕竟,生活总要继续。
很难想象,这些经历过那么多苦难的老人们,还能保持对生活的乐观。她们的笑容里还有温暖,有的老人唱起了歌谣《阿里郎》,有的老人还养起了一群流浪猫,对生命仍保持善意,有的老人还能自己切菜做饭,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这时,你不得不佩服生命的坚韧。她们都是一个个生命的奇迹,那些悲痛的过往没有压垮这些老人们,那些沉重的回忆没有熄灭她们对生活的希望,活着就是对这个不完美世界最后的抗争。
开头和结尾的两场葬礼,这两位老人当年曾对日本提起诉讼并出庭,现在她们不能发声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知道她们的苦难,帮她们发声。
老人们在等待日本的道歉,而日本在等待老人们的老去。
从2012年第一部纪录片《三十二》,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只剩32人,到2014年导演拍摄了22位幸存者,《三十二》变成了《二十二》,再到2017年8月14日电影上映后,22位老人仅剩下8人。
在片尾一个长镜头,冬去春来,群山遍绿,坟前荒草生,万物重新焕发生机,这个世界看起来似乎很光鲜,过往的血腥历史,没有半点痕迹,多少山河破碎、仇恨伤痛,是否也将随着这些老人们的去世,一点点地变淡变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