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贫困”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岳不是泰山

现如今,我们身边的人,极少有人是“贫困”的,大家都对富裕比较感兴趣,没什么人回去讨论贫困这个话题。

其实“贫困是一种病”,了解这个内容,你的世界观可能会发生一点点改变,你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好 —— 至少是更明智的人。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贫困还是一个生理疾病。

先说说什么是贫困,三十年以前,我的童年,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绝对收入都很低。现在三四十岁的人,大概小时候都有物质贫乏的经历。好吃的不常吃,新衣服没得买,游乐场没去过……这些,都不叫贫困。

家里有冰箱,但是食物储备只够48小时的,两天之后吃什么还没有着落,这个才叫贫困。考上了大学,没钱交学费因而退学,这个叫做贫困。

简言之,贫困,不在于一个人享受的物质水平,而在于他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会导致贫困的人没有未来规划和长远打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短期的问题上,他们最理性的选择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贫困的可怕之处不是经济的稀缺,而是物质贫乏对人的心理压力,贫困会让人陷入一个思维陷阱,不能自拔,是对人的思想的影响。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才是真正的贫困。

有句话叫“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大概是说贫困对人的影响是心理上的,可是现在我们看看这些研究,贫困对人的影响其实也包括生理上的。人穷不但志短,而且端粒也短!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种可遗传的贫困机制。

贫困会导致人的压力增大。如果人持续处在高压状态,他的DNA的甲基化水平会受到影响。甲基化水平会影响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决定了一个人身上有哪些特性能发挥出来,哪些特性发挥不出来。也就是说,也许你的基因里有个绘画天赋,可是你的基因表达不到位,结果你这个绘画天赋就发挥不出来。

那么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因为贫困而持续处于高压状态,他的基因表达受到影响,那么他成年以后,哪怕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他还是会继续感到压力太大。说白了,就是他的身体已经得了“贫困病”。这个病不是外部环境好就能治好的,这是一个生理问题。

这还没完。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之中,但是有证据表明,基因表达是可以遗传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后代,一出生就有贫困病 —— 哪怕他一天苦日子都没过过。

在我们很多人的小时候,有可能经历过某种意义上的贫困,但是 ,我们并没有这种小富即安的贫困思维,也并没有感受到巨大的贫困压力,身上基本没出现可怕的贫困反应,最应该感谢的不是国家和政府,是我们的父母,无数个伟大的中国家庭和父母,下一代人摆脱贫困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物质供应,更在于能否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温暖的家庭环境。大部分的中国父母都做到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幸福感和压力都是相对概念,父母用爱构建一个防火墙,把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挡在门外,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关爱,哪怕物质是匮乏的,生活中很多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走出来的人都有大视野大格局,很大原因是父母给创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环境。无论物质生活怎样,有爱的家庭,用不会太差,因为上天也眷顾这样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