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改革路
——国培(2021)骨干校长提升班第8天
2021.11.21
在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张文超校长的引领下,一起重温了我们走过的二十年的课改路,重新认识了国家课程改革宏观政策的逻辑。
我与课改一起成长,是课改二十年的忠实见证者,也是课改实践的受益者。
2001至2011十年课改革,重点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至今难忘。教师三导,导学、导思、导练;学生三动,主动、互动、全动;教学六环节,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精讲点拨、课堂总结。这期间更重视教学过程,相对不太重视结果;重视自主合作究能力的培养,其实知识也很重要,没有知识是很难形成能力的。
2011年新版课标的出台,体现了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过去十年课改成功了吗?关键看课改理念是否深入人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说人人皆知,之后课改便进入了深化阶段。2014年国家出台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了缺少教什么,所以从怎么教走向了教什么的研究道路,更加注重课程的整合,其中李希贵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他提出了分层课程,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学生。分类课程,指向文科,如写作;综合课程,指向艺术、综合实践;特许课程,如马术课程,实行了走班制。北京十一中每个学生一个课表,李校长做到了极致,出了一本书《学生第一》《学生第二》。
第三阶段是2014至2020,对准了核心素养,从教什么指向了为什么而教。也就是习主席反复强调的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其中培养什么人是根本的落脚点。开始了冠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研究,清华附小又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窦桂梅先提出了五大素养,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进行了1+X构建。围绕核心素养的时代,进行课程改革。
接下来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标修订,进入了教得怎么样,也就“教学评价”的课改阶段。国家出台了深化新时期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文件,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标杆值得我们学习。
现代学校课改必然涉及二十年的四期叠加。可见我们的任务很艰巨。二十年的课改宏观上推动了教学理念的变化,转变了学习方式,但主要问题是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教育质量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小学还好,中学仍然受应试牵制。从人民满意度看,人民还不是很满意。反思一下,可以见得教育不是封闭的,需要内在的改变,更需外在的支持。也就是我们的教育需要社会性的变革与支持,比如,来自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支持。近三年变得更加突出。近期中共中央出台了很多文件,真正将课程改革上升到国之大计,仅今年就出台了80多个与中小学相关的文件,涉及到一些微小的细节层面。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从整体上提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养什么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总体要求: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素质不仅指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师德、自主发展;专业化,专业情感、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创新型(新手段解决问题,善于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五项管理》《考试管理》《课后服务管理》等,作业管理,怎么管,指向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作业的前面一定是课堂教学。手机管理,学生用手机的危害在于录制老师上课的过程,对老师的管理带来不便。睡眠管理,考试管理,小学低年级不可考试,但是需要反馈,教师可以分工合作,对不同的层面内容进行考量,学生也可以自已出题评一评。课后服务也是解决作业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政府评价、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中观的执行逻辑怎样呢?政府的逻辑是理想主义,学校的逻辑是实用主义,看学校的评价,如果以分数应试评价,就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的逻辑是学科主义,教师的学科本位非常强,形成了一种学科的思维,比如作业负担没有解决,本质上是教师的学科主义,都认为自己的作业不多,是站在自己的学科角度,而没有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比如,语文学科重要,得语文得天下。三种逻辑发生了冲突,就一定要了解问题的根源。
看微观层面是课程建设。点状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一门门的点)线(群)状课程,各种球类,德育课程等;巢状课程,有相关联的,跨学科的课程。这三种形态,越高级的更好,但要结合学校实际,农村学校点状课程实施好就非常好了。
如上三种逻辑,要依据本校实际进行建设。推进路径要进行如下考虑。学校变革的实践模型。必须有一个杠杆,位置非常重要,依靠力量大,还是反对力量大。要撬动的“石头”相当于要改革的对象,需要有一个适当有力的支点,要有适切的人、有合理的制度和财力的支持。两种方式,优质学校采用归纳的路径,因为各方面都取得了成绩,改革是有风险的,所以优质学校改革一定要稳妥。薄弱学校如一张白纸,可以更大胆。
张校长为我们分享了西南大学附小的推进路径。师资好并且是三高,即学历、高颜值、高素质,办学体贴制有优势,教育部与高校办学,沿袭了师范院校的优势。基于此,学校首先理清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核心素养。实施绿色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构建绿色课程。两个层面,一是人的层面,核心素养的1、3、6、18框架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学科的素养,如数学、语文学科都有学科素养。他们坚持绿色行动——绿色学校——绿色教育;环境保护——生态教育——人的教育的思路。
绿色教育首先是尊重的教育,尊重人的规律,这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根本。二是尊重人的认知规律。人的动作思维开始,到形象思维,正如小学、幼儿园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课堂教学就要基于人的认知规律。三是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中知识生产的规律,旧知是什么,生长点在哪。
其次,讲究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家校关系和谐。和家长的关系影响着学校的发展。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整体氛围和谐。
第三是讲目的要明确,目的是倡导生长,学生要生长、教师要生长,学校也要生长。学生生长的同时更强调教师的生长,教师的发展必须走在学生生长的前面,教师在自身学习上也要花很大的气力。学校的发展无非就是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尊重是前提,和谐是保障,生长是目的。
人的发展必须有清醒的认知,《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讲到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生活要有内在的高雅追求。教育响应了这些主题。学校强调如下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高雅生活)、语言素养,学科背后就是一种语言,语言背后就是思维。三级两翼,三级课程中一级是基础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二级是选修课程,是校本课程特色化 ;三级是活动课程,是特色培养专业化。两翼课程是始业课程(幼小衔接)毕业课程(中小衔接)。整体性着眼教学的三级课程由教学组织实施,纵向深层次性着眼于课程的两翼课程是德育组织实施。
其中所有课程都注重语言的评价。如说数学课程,说数学教学模型,话语模型,如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完整(评价),对不对,你怎么看。这样的语言如何评价?课堂语言有知识的语言,也有评价的语言,某某都举手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就会伤害学生,这样的语言就不好。某某同学回答的很好,谁能回答的更好,这样的语言激发其他同学的同时也伤害了前面的同学。还比如这样回答对不对,学生的判断对不对,不一定准确,这是对教师表情的一种关注。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引发的是整体的看法,很好。谁能回答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会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考。还比如,谁有想法了,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谁想明白?(更好地激发学生)猜一猜,他们可能在哪出问题了?看看他的方法,谁读懂了?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些问法会更好地激发学生。
学生话语模式。话语习惯对说的影响机理是很重要的。同学们请看,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大家听懂了吗?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还想补充一点。。。。我认为你思考得全面,这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话语表达机理。
对学生更注重四个习惯的培养。听,影响说的针对性;想,影响说的深度性;写影响说的条理性;读,影响说的广博性。围绕低年级培养倾听习惯,三个要求即坐姿端正,听懂意思;转化信息。中段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思考表达能力即是否正确,严谨,合理。高段,培养读写能力,阅读数学书,写数学日记,画思维导图。习惯培养路线图。课前是说点。三年要合格,符合学校风格,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在横向上拓宽思维的广度,培养跨学科能力,美术加科学能力,数学加体育能力,通过项目式研讨活动体现,如环球自然日,呈现的方式有展板,有表演等。着重课程的层次性,如数学三级课程架构实施即常态课程(常态课——知识——细化目标)、拓展课程(文化课——兴趣——整合内容)、提升性课程(兴趣课——思维——强调主题)
选修课程,书法、手工、国画、合唱、版画,将国家课程分两部分,音乐3节课,用2课完成国家课程,1节选修课程,六年时间学生精通1——2门艺术课程
活动课程,有田径、排球、足球等两翼课程。始业课程,以认识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主题课程:学月主题,注重学习的活动化。毕业课程思路是节日课程,固化节目。
变革先行,教导处、教科处、年组、教研组整合为课程部,围绕六大成果,理念成果、校本教材、解题小达人,等进行项目研修。如研究系列精典诵读教材,教材上的诗词外能背300多首,学生作品集,给学生留下毕业献礼,毕业时进行美术作品展览。开发教师指导手册等。
用项目带动,三类形态共存。学校重大项目,三个2+1单元整体教学新体系;年级学科教研项目,如英语的思维导图(三年、四年英语思维导图);教师个人项目,如何预习读,有一读、二读、三读,读至少读三遍,每一次都有目标。写,字(必会的都预习,、词(识字(重点字的研究)——扩词(积词、品词)——赏句(摘抄,至少一句,)——导图(单篇)
建立机制保障(项目奖励、课题奖励、成果激励)改革在不断改进中完善。现在新三级两翼课程,将活动课程纳入第二级;综合课程纳入第三级,跨学科课程。把所有围绕学生成长的课程称为学生课程。把教师的发展课程称为教师课程。
课后服务:5大类课程+5个2实施模式。两个时间段,一二年级,学生不走班,教师走班,在一班上一个月,再到二班上一个月;一二年级学生到操场上学主题韵律操,老师的服务时间长,自愿参加,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没有课程的当天下午可以下班。都有体系化的设计,微信报道评价、展演评价。
教师课程包括读书内化与外培两大方面,内化有读书、上课、竞赛、研究等。
以上是优质学校建构的路径。
对于薄弱学校的推进路径指文化、课程要系统地进行规划与思考,和悦教育立足于历史当下未来,和而不同,悦已达人,有自己的理念,也要基于农村的实际,要悦已达人,成就学生。组织师生学习一校三训校徽。设置班级、年级、学校层面课程,避免给教师增加负担。比如“文明六礼”是班级课程,围绕六个内容,班级开展这项课程。
对于教师的发展主要做到两有。一有是有课。包括有课件,有学生(必不能教师讲),有评价(有个人评价,更主要的是有小组评价)。
二有是有舞台。有读书、有教研、有赛课。可以通过校际交流、省级联盟、国内研修。“四季展示课程”建设成果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学习样本。
无论是优质学校的改革推进路径,还是薄弱学校的改革推进路径,都很值得我学习和深入思考,这对我有效组织学校改革、以有效路径推进改革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