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

他是唯一敢怼蒋介石的北大校长,但是却怕老婆。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4人  尔生不凡

风骨,指一个人有刚正的气概,笔直的脊梁。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形容竹林七贤为“魏晋风骨”。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这位民国学界泰斗胡适,就是一个极有风骨之人。他是别人眼里人品好的典范,惧怕内人,却敢当众驳斥蒋介石,引得老蒋雷霆大怒。

胡适出生在徽州,3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母亲的影响下,胡适变得沉稳温和,他自己也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这样温和的胡适,面对彪悍的妻子江冬秀时,自然也就招架不了。他与江冬秀的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半点的共同语言和感情。后来,胡适遇到真爱时,苦于江冬秀的彪悍而无法解除婚约。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隐隐觉得胡适有点软弱,但这只是他为人方面的厚道。

同一时期的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都曾有过休妻,但凡胡适稍稍用些手段,也不愁离不了婚。但他却没有强人之难,还是没有去离婚。 

未能离婚这件事情恰恰反衬了他文人的风骨。

在小我面前略显软弱,而在大我面前,也就是国家希望和民族文化面前,胡适却毫不畏惧。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巨星——白话文的倡导者。为了推翻半死的文言文,他抵抗了来自反对者的巨大势力,引导若干知识分子挑起轰轰烈烈的文化改革。 

今天,我们能时时处处跟人顺畅交流,就是胡适等人的功劳。 

想必很多人都曾被“之乎者也”给整得云山雾罩,它给语文教与学带来了一些阻力。 

守旧,是人的本性。王安石变法时,守旧党们也是坚决不从。同样的问题,胡适也遇到了。

那个温和宽容的胡适突然变成了一个英雄,力挽狂澜。他的行为招致了很多人的谩骂和曲解,各种反党、反共甚至卖国的帽子都扣在他头上。 

黄侃有一次在课堂上大声地说:“胡适之说作白话文痛快,世界上哪里有痛快的事,金圣叹说过世界上最痛的事,莫过于砍头,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饮酒。胡适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颈子来给人砍掉。” 

这样的风骨之言,令人闻之动容。

那时,除了人们公开地反对以外,曾经的同仁也背道而驰。甚至有人刊发了《胡适与国运》的小册子到处发放,目的是挑起大众对于胡适的反对和批斗。 

但胡适一概置之不理,他认为真理总会压过歪理,那些暗中的勾当就让它们继续见不得人吧! 

后来,在胡适即将任职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就职典礼上,蒋介石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讲,要求“中央研究院”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大任。 

这是什么意思?复兴民族文化?那不就是否认了胡适所做的一切工作,也否认了“新文化运动”的正确性吗?

那些守旧派们在背地里做些反对工作也罢了,你一个最高领导人居然也这样认为。要知道民国时期领导人的决策和判断往往影响着党派及民众的思想。 

在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中,众人都以为胡适会和以往一样致辞感谢,感谢领导于百忙之中拨冗指导,并将学习、深入贯彻领导的思想。 

哪知胡适“嗖”地立起身,昂首挺胸地走到台前大声说:“总统,你错了!” 

这一句话让蒋介石及所有在场的人都陷入错愕中,片刻之后,众人已被吓得不敢发言,全场鸦雀无声。胡适却不卑不亢地说起“新文化运动”的益处,并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立场。 

蒋介石怒不可遏,若不是旁人上前拉住,恐怕蒋介石就要踢翻桌椅拂袖而去了。 

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驳斥蒋介石的,恐怕也只有胡适了,要知道彼时蒋介石正是如日中天,人人都对他望而生畏,而胡适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文人风骨,由此可见一斑。 

胡适为了文化的振兴勇敢扳回了一局。蒋介石依旧参加完了典礼,会后照例有个合影:蒋介石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严肃,正襟危坐,不怒自威,而胡适则轻松地翘着二郎腿,表情坦然自如。 

胡适的当众反驳令蒋介石非常恼怒,他在日记中写到:这是一次侮辱!更说到“我不知(胡适)其人之狂妄荒谬至此,真是一狂人。”

后来,有人评论胡适的这一反驳,认为这是没有对权威屈服,而胡适的这一翘腿,却有着对文化革新的信心和坚定。因此,有人戏虐地称这一翘腿是最血性的一翘。 

胡适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写道:“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他的言论,无不显示一个文人的铮铮风骨。 

一个人的血性和傲骨,不在于平日生活的桀骜不驯和骄傲跋扈,而在于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在于权贵面前的坚持自我、坚持国家大义。而具有真血性的人,却往往有着温和的外表和宽容的内心。 

这才是真正的文人风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