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138:圭峰宗密
第十三节 圭峰宗密
神会禅师是六祖慧能大师门下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而且为慧能大师的南宗顿教获得朝廷的认可并使之席卷全国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并且在圆寂后三十七年,被唐德宗敕封为禅宗第七祖。且在长安神龙寺立碑文记载之。
不过,神会禅师七祖之地位,并没有获得慧能大师别的儿孙们的一致认同。后来的所有人都把南岳怀让及弟子马祖道一和青原行思及弟子石头希迁两个法脉当作正统来对待。自然,神会禅师一系的传人,就在禅宗江湖上掀不起什么波浪进而黯然无闻了。
所以,神会禅师的徒子徒孙,都在禅宗江湖上没有什么声名。直到神会禅师的第五代弟子圭峰宗密的出现,才彻底打破了这个局面。
圭峰宗密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有禅宗正统传承,同时又有华严宗传承的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引禅入教禅教双修禅教合一的禅师。
所以,圭峰宗密禅师对于后世禅教合一思想的兴盛进而席卷江湖,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
并且宗密禅师著述甚丰,不仅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因为宗密禅师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禅宗史上都是声名显赫之人,所以禅宗典籍中对其之记载也是比较完整的。
不过,对于宗密禅师的师承,禅宗典籍中记载的有一点小小的不同。
依照中国首部禅宗典籍《祖堂集》记载,宗密禅师的师承为:菏泽神会——磁州智如——益州惟忠——达州道圆——圭峰宗密。
而依据裴休所问宗密禅师作答之《禅门师资承袭图》记载,宗密禅师的师承为:菏泽神会——磁州智如——益州南印——遂州道圆——圭峰宗密。
而裴休所撰之《圭峰定慧禅师碑》中记载宗密禅师之师承为:荷泽(神会)于宗为七祖,传磁州如,如传荆南张(即益州南印,俗家姓张),张传遂州圆,又传东京照,圆传大师(圭峰宗密)。
这样碑文的记载就和《禅门师资承袭图》的记载完全一致了。
而且依据《宋高僧传》等相关文献的记载,益州惟忠也是神会禅师的弟子呢,这样的话,益州惟忠就不可能是磁州智如的弟子,从而变成神会禅师的徒孙了。
所以,后来有关宗密禅师师承之讲述,一般都依照《禅门师资承袭图》之记载为准。
一、一生经历
宗密禅师,公元780年出生于四川西充县,俗家姓何。
宗密禅师的何家家境富裕,而且在当地很有名望,算得上是个兴盛之家了。
在这种既富有又有名望的家庭,宗密禅师自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从七岁至十七岁,宗密禅师整整认真的学习了十年的儒学。
虽然宗密禅师在这十年里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可是却遭遇了自己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非常重大的打击,那就是宗密禅师的父母去世了。
父母早亡,对宗密禅师的打击可想而知。这不得不使宗密禅师对自己对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虽然宗密禅师聪明过人,才气纵横,而且对于儒家经典那是非常的熟知。可是,对于人生的贫穷富贵、祸福吉凶、长寿早夭之类的问题,他终究不能在儒家经典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对于人世间善恶的根源,因果报应的来由,人从何而来往何而去等等问题,宗密禅师更是在儒家典籍中找不到答案。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宗密禅师感觉到自己的心灵,没有找到一个最终的归处。
在这种情况下,宗密禅师就开始对佛学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了。
而当时的四川,佛学氛围那是非常浓厚的,而且丝毫不比同时期的江西湖南逊色。
自然,宗密禅师很快的就钻入佛海里去了。不论是佛教的大小乘还是本土的法相宗,宗密禅师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四处拜访高僧大德,不辞辛苦到各地的佛学院去听课。
不但如此,宗密禅师这个俗人依旧严格的按照一个佛教徒的要求来对待自己。
经过不懈的努力,宗密禅师对于佛学有了相当的理解,而且还尝试着在一些课堂上给别人上课。
不过,宗密禅师学习了几年的佛学后,并不感到特别的满意。一来他始终没有深入佛学堂奥,自然就不能真正的体味佛法三昧。二来当时的四川虽说佛学氛围浓厚,但是却没有真正顶尖的大师来参学。
所以宗密禅师还是没有在佛法中解决自己心灵的最终归属问题。
学佛不成,二十三岁的宗密禅师决定重新回到科考的路上来。于是宗密禅师就从四川西充县来到了四川遂宁的一所学校进修,为参加科考做准备。
不过宗密禅师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这一年,道圆禅师来到遂宁弘法。道圆禅师是神会禅师的第四代弟子,是有着正宗禅宗传承的禅师。所以宗密禅师听说后,便找了个空闲时间来到道圆禅师讲课的地方一看究竟。不料这一看,宗密禅师就被彻底迷住了。
道圆禅师不仅气度非凡,远非平常的那些僧人和儒生可比,而且所讲的课程,更是闻所未闻,让人心有所归。
自然,宗密禅师立即决定,这辈子就跟着道圆禅师学习佛法和禅法了,于是宗密禅师马上就在道圆禅师手下落发为僧了。
这一次,宗密禅师终于使自己的心真正的安定下来跟随道圆禅师学习佛学,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和人世的浮沉,都有了彻底的认识。这让宗密禅师感到非常的高兴。
不过,此时的宗密禅师虽然二十五岁了,不过因为没有受具足戒,所以还是个沙弥身份。
这一天,遂宁市的一个叫做任灌的官员在家里备办斋宴供养僧人,宗密禅师也跟随着一帮僧人前来接受供养。
吃完饭后,任灌便按照僧人们的座位排序,依次给大家发放各种佛经。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一名僧人要看到大量的佛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轮到宗密禅师的时候,发放给他的是一本《圆觉经》。宗密禅师接过来翻看了几页,不由得感到身心喜悦,无可比喻。于是立马就被这部经书深深地吸引了。等到看完这部《圆觉经》后,宗密禅师已经被感悟得泪流满面鼻涕长流了。
回去后,宗密禅师把自己看《圆觉经》所悟之旨告诉了道圆禅师,道圆禅师听后,感到非常的高兴。他抚摸着宗密禅师的头顶道:“你以后一定会大弘圆顿之教,这是诸佛授与你的领悟啊。看来,你应该外出参方,增加学识才是,千万不要囿固于一地啊。”
于是,宗密禅师就在这一年于拯律师处受了具足戒。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后,宗密禅师立即拜别道圆禅师,外出闯荡江湖去了。
宗密禅师在江湖中,一边四处收集整理批判《圆觉经》的各种注疏,一边参访江湖中的高僧大德。
宗密禅师首先拜访了他的师爷益州南印禅师,两人一番交流后,南印禅师对于这个徒孙非常的满意,于是对宗密禅师道:“你实在是个能弘扬佛法之人啊,所以你应该到京城去弘法才是呢。”
宗密禅师后来游方到了洛阳,拜访了南印禅师的弟子他的师叔奉国神照禅师。两人相谈后,神照禅师对于这个师侄也是非常的满意,他对宗密禅师道:“你就是一个菩萨啊,可惜没有几个识得你的真面目啊。”
看来,荷泽宗一系的禅师们都很看重宗密禅师的呢。
大约在公元810年,宗密禅师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湖北襄阳市游方参学。
在襄阳恢觉寺里,宗密禅师遇见了华严宗四祖澄观法师的弟子灵峰法师。
不过此时的灵峰法师,已经是个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之人了。灵峰法师看到宗密禅师实在是个难得的佛家人才,于是就把自己珍藏的澄观法师撰写的《华严经疏》和《华严大疏钞》并同《华严经》一并传授给了宗密禅师。
澄观法师在当时的佛教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呢。因为其深厚的佛学修养,从而受到了大唐帝室的高度关注,成为了几任皇帝的国师。
澄观法师不仅经史子集无所不窥,而且对于佛教的三论宗、天台宗、律宗、华严宗都有非常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且颇有心得。
不但如此,澄观法师对于当时佛教最大的宗派禅宗,同样是倾心学习的。他不但学习过北宗禅法,也学习过神会一系的荷泽宗禅法,还跟随牛头慧忠禅师和径山法钦禅师学习过牛头宗的禅法。
所以,澄观法师完全称得上是个学识渊博,宗、教皆通的高僧啊。这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都是少有人能企及的。
自然,这种高手写出的论文,那是文理深邃,见解独特。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了。
所以宗密禅师把这几本书看完后,不由得感慨万分,认为以前那些高僧的著作,都没能穷尽佛法的玄旨,而澄观法师的这些著作,不仅辞源流畅,而且把佛法玄旨讲得清清楚楚圆融自在。自然,对于澄观法师,宗密禅师那是佩服不已心向往之啊。
宗密禅师把这几本书看完后,再结合自己以前所学的禅宗、天台之学,以及研究《圆觉经》之所得,把它们全部融合在了一起,终于使得自己对于佛学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和体悟。
既然自己已经有所得了,所以宗密禅师就在襄阳开课宣讲《华严经疏》,这次讲课,自然是吸引了很多的佛学爱好者前来听课。上完课后,大家都对宗密禅师赞不绝口。
宗密禅师在讲完《华严经疏》后,于公元811年,离开襄阳前往京城长安,准备拜谒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澄观法师。
不过,当宗密禅师行走到洛阳,在永穆寺歇脚的时候,他在襄阳的几十个信徒竟然追到洛阳来了。他们在襄阳听了宗密禅师讲解《华严经疏》后,觉得意犹未尽,所以不远数百里追到洛阳来找到宗密禅师,希望宗密禅师能再给他们宣讲一遍《华严经疏》。
盛情难却之下,宗密禅师只得告诉他们,自己只讲一遍,而且讲完就走。
于是宗密禅师在永穆寺再次为僧众们宣讲《华严经疏》。不过,就在宗密禅师刚把课讲完准备出发前往长安时,教室里出现了一点意外。
在下面听课的一个叫做泰恭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那是异常的兴奋和激动。为了表示自己学佛的决心,为了感谢宗密禅师授课之恩,他竟然当众砍下了自己的一只胳膊。
泰恭的这个举动,不止在整个永穆寺造成了轰动,更是惊动了地方政府。
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这种为法忘躯的僧人,官府自然是要调查取证然后上报表彰的。
不过,这就耽误了宗密禅师前往长安的行程。宗密禅师一看自己暂时不能离开永穆寺,于是赶紧写了一封长信,然后安排自己的弟子玄珪和智辉二人前往长安送信给澄观法师。
澄观法师收到信后,自然是大喜过望,因为宗密禅师和自己都可以说得上是禅教双修之人,而且宗密禅师在信中所表达的佛学观念,自己也是非常赞赏的。
所以,澄观法师也马上回信一封,赞扬了宗密禅师的佛学观点,更表达了自己愿意收其为徒的意愿。
过了两三个月,泰恭的伤情完全稳定后,宗密禅师马上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了长安,参拜澄观法师。
两人一番畅谈,都对对方的学识大为满意。就这样,宗密禅师就留在澄观法师身边学习,成为了华严宗的正式门人。
不过此时的宗密禅师在京城里还没有多少的名声,而澄观法师却有着国师的身份。所以,宗密禅师在澄观法师那里虚心学习,并且跟随澄观法师出入各种弘法场合,这样,宗密禅师的人品和学识,也就渐渐的在京城传播开来。
不但如此,因为长安是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佛学中心。所以长安城里的藏书那是异常丰富的,这对于热爱学习的宗密禅师来讲,那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啊。
这样,通过澄观法师的悉心指导和宗密禅师自己的努力学习,两年后的宗密禅师,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完全继承澄观衣钵禅教双通的佛学高手了。
所以澄观法师也感慨的对宗密禅师道:“毗卢华藏,能随我游者,其汝乎。”
既然自己学有所成,宗密禅师于是决定把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宗密禅师还决定对以前的一些经典进行诠释。
在这种情况下,京城里的喧嚣和应酬,就不适合宗密禅师专心撰写文章了。
于是,宗密禅师来到长安城外的终南山智炬寺潜心著述,并且花了三年的时间,把寺里珍藏的大藏经全部阅读了一遍。
随后,宗密禅师又前往五台山参访游历,然后于公元821年正月回到了终南山草堂寺居住,没几天又搬到了草堂寺南边的圭峰兰若居住。从此后,江湖中人就以圭峰宗密来尊称他了。
宗密禅师在山中撰写了好几部学术水平登峰造极的佛学著作,随着这批著作的问世,不仅奠定了宗密禅师在佛学界的宗师地位,更是为他在社会上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公元828年,唐文宗李昂下诏,迎请宗密禅师到皇宫说法。
李昂亲自听完宗密禅师宣讲佛法后,对于宗密禅师那是敬佩不已啊。于是李昂马上就赐给宗密禅师一件紫衣进行褒奖。
宗密禅师受到了皇帝的高度称赞,自然,朝中的一帮文武官员也是倾心归附。一时间,宗密禅师在京城里那是如日中天啊。当时在朝中任职的裴休更是紧跟宗密禅师学习佛法,而且宗密禅师的很多著作,都是由裴休作序的。后来宗密禅师圆寂后,身为宰相的裴休还为宗密禅师撰写了碑文。
当时的朝廷大员同时也是文学界知名人士的白居易、刘禹锡,也把宗密禅师视为他们的方外致交。
朝廷另外的大臣如史山人、李训、萧俛、温造等人,同样和宗密禅师来往密切。
史山人曾问宗密禅师道:“如何是道,何以修之?为复必须修成,为复不假功用?”
宗密禅师回答道:“无碍是道,觉妄是修。道虽本圆,妄起为累。妄念都尽,即是修成。”
史山人又问道:“道若因修而成,即是造作,便同世间法,虚伪不实。成而复坏,何名出世?”
宗密禅师道:“造作是结业,名虚伪世间。无作是修行,即真实出世。”
观宗密禅师之答语,和同期的禅师们之禅语,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
公元831年,在京城里如日中天的宗密禅师给唐文宗李昂打了报告后,又重新回到了终南山居住。
此时的宗密禅师,不论是佛学知识还是人生阅历,都已经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峰,这也标志着他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和定型。
在终南山,宗密禅师继续进行着佛学著作的撰写工作,并且写出了在中国佛教史上都有着极高地位和极高水平的几部作品,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而且养分十足的精神食粮。这其中以《原人论》和《禅源诸诠集》最为引入注目。
不过,公元835年皇宫里发生的“甘露之变”,却差点要了宗密禅师的脑袋。
公元835年,唐文宗李昂为了清除宦官势力,便和宰相李训、郑注等一帮大臣密谋诛杀宦官仇士良等人。不料事情败露,仇士良等宦官没被杀,朝中的一帮大臣反被仇士良等人抓的抓杀的杀。
而李训因为和宗密禅师来往密切,所以看到仇士良一伙在城里大开杀戒,便赶紧逃到了终南山宗密禅师那里躲了起来。
宗密禅师自然毫不犹豫的就收留了李训,并且准备让李训落发为僧,隐藏在寺院里。不过宗密禅师所有的徒弟都害怕引火上身,于是强烈反对李训躲藏在寺里。
李训一看反对的人太多,即使是留在这里,消息也是封锁不住的,于是迫不得已的离开了终南山往凤翔县逃去。不过终被抓住斩首。
李训死后,仇士良因为宗密禅师私藏李训,于是把宗密禅师抓到了京城里,并且准备杀掉宗密禅师。
仇士良恶狠狠的问宗密禅师道:“你为什么要窝藏叛党李训呢?”
宗密禅师平静的道:“我和李训乃是交往多年的好朋友,怎么可能见死不救呢,况且佛门慈悲为怀,有苦则消,遇难则救,理所当然而已。至于要我死,不过是我的缘分到了而已,没什么好说的啊。”
当时的神策军护军中尉鱼恒志在一旁听后,不由得感到大为惊叹,对宗密禅师敬佩不已,于是立即就替宗密禅师说好话,最终仇士良把宗密禅师放回终南山去了。
公元841年正月,宗密禅师感觉到自己快要离开这个尘世了,于是把弟子们都喊到了身边告诫道:“形质不可以久驻,而真灵永劫以长存,乃知化者无常,存者是我。所以我离开后,你们把我一把火烧了,然后把骨灰撒在山中布施蚁虫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修建墓塔以乱禅观。每年的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后去。其余住持,法行皆有仪则,违者非我弟子。”
正月六日,宗密禅师在兴福塔院端坐着圆寂了,享年六十二岁。
宗密禅师虽然圆寂了,不过他端坐在那里,连续七天,其颜容和平时竟然没有任何的区别,看到的僧众一个个都不由得赞叹不已。
宗密禅师圆寂的消息传出去后,前来寺院悼念宗密禅师的各界人士达数千人之多,整个寺院那是一片痛哭声啊。
二月十三日,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宗密禅师的弟子们按照佛例在圭峰火葬了宗密禅师,获得了数十粒舍利,而且每一粒舍利都白洁透明,不但个头大而且圆润。
大家看到后,自然是非常的惊喜的,于是赶紧就把这些舍利收取起来。
而在一旁痛哭流涕的宗密禅师别的弟子回过神来,也赶紧到灰烬里去搜寻,而且每个人都在灰烬里找到了舍利。
鉴于宗密禅师身前巨大的声望,大家一商量,便决定违背宗密禅师的遗戒,在圭峰建造墓塔,安置宗密禅师的这些舍利。
宗密禅师虽然生前声望巨大,不过其圆寂时,正好是唐武宗会昌灭佛的第一年,所以朝廷不可能赐予宗密禅师谥号。
几年后,唐宣宗继位,开始在全国恢复佛教,自然也就敕与宗密禅师“定慧禅师”的谥号。当时的宰相裴休也为宗密禅师撰写了碑文。
二、三教融合 禅教合一
宗密禅师除了精通儒家学说外,在其三十多年的出家生涯中,对于佛学和禅学,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去学习研究,从而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知识异常丰富的佛学大家。
宗密禅师的一生,其著述是相当丰富的,其现存于世的著作有:《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佛说盂兰盆经疏》二卷、《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六卷、《华严经行愿品疏科》一卷、《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十三卷、《圆觉经略疏科》一卷、《圆觉经略疏》四卷、《圆觉经略疏之钞》十二卷、《金刚经疏论纂要》二卷、《起信论疏注》四卷、《圆觉经大疏钞科》二卷、《华严心要法门注》一卷、《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一卷、《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原人论》一卷、《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
另外还撰写了《礼忏》、《四分律疏》五卷、《钞悬谈》二卷,此外还有许多的酬答书偈议论等。
在宗密禅师撰写的上述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是《原人论》和《禅源诸诠集》。
通过《原人论》,宗密禅师在佛教史上第一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佛儒道三教融合的思想。
在《原人论》中,宗密禅师首先指斥儒道虚无之论,然后再指斥佛教偏浅之论,最后用《华严经》来统一诸说,会通本末。从而使得佛儒道三教都圆满的会归于《华严经》一源。这就为后世的三教融合之风盛行开了一个头,且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
当然,宗密禅师一生最为重要的著述,当为一百卷之多的《禅源诸诠集》。
在宗密禅师的年代,经过石头希迁、马祖道一及其弟子药山惟俨、百丈怀海两代人的大力传播,禅宗早已席卷天下,成为了佛教的第一大宗乃至于佛教的代名词。
所以,禅师们常常批评禅宗外的那些法师为义学沙门知解宗徒。而法师们却看不惯禅师们不依经解义,更看不惯禅师们呵佛骂祖甚至斩猫烧佛的大不敬之举。
所以双方常常党同伐异,争执不休,就是到今天,这种争论都从来没有平息过。
自然,在禅教两个阵营都深造过的宗密禅师是很清楚这种情况的。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宗密禅师花了天大的精力,收集记录了上百家的著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从而撰写了一百卷之多的《禅源诸诠集》。
可惜在历史的长河中,宗密禅师这部在当时影响巨大的著作已经遗失不见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四卷《禅源诸诠集都序》。
纵观宗密禅师的言辞,除了详细阐述佛理外,其调和禅教,援禅入教的思想,是非常明确的。
宗密禅师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把禅分为三宗,教分为三种。
禅之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
教之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
在分析总结了三宗三教的特点后,宗密禅师最后总结论述道:“三教三宗是一味法,故须先约三种佛教证三宗禅心,然后禅教双忘,心佛俱寂。俱寂即念念皆佛,无一念而非佛心。双忘即句句皆禅,无一句而非禅教。”
同时宗密禅师还讲述道:“禅佛心也,教佛口也。岂有心口自相矛盾者乎。”“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
这些论述,已经是非常清楚明白的把禅教合为一体的观点了。
宗密禅师著作众多且见解独特,其佛学造诣也是非常深厚的,而且其三教融合禅教合一之见解也是十分高远和深刻的。再加上宗密禅师又拥有荷泽宗和华严宗的双学位,所以宗密禅师在佛教界和朝廷中,那是享有极大声誉的。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宗密禅师在当时的禅宗江湖中,却并没有获得什么承认,自然也就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造成这个现象,红尘洗梦窃以为:一是宗密禅师师承的荷泽宗,在当时的禅宗江湖上,是不被正统的江湖人士认可的。在这些江湖人士眼里,只有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的法系,才是曹溪正宗。
二是当时的佛家各宗,禅宗那是一家独大的呢。所以华严宗不论有多强大,在当时实在是无法和禅宗相提并论的。
三是宗密禅师虽然是个高手,但是那个时候是个大师辈出的年代,超过宗密禅师的禅宗高高手太多了,比如南泉普愿、归宗智常、盐官齐安、大梅法常、佛光如满、沩山灵祐、黄檗希运、道悟圆智、大慈寰中、赵州从谂、长沙景岑、云岩昙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临济义玄等等等等。
在禅宗江湖中,上面的名字中任选一人,其在江湖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远大于宗密禅师的。
自然,那些参禅悟道之士,对于宗密禅师的言论,就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了。
不过进入宋朝以后,随着禅教合一思想的再次兴起,宗密禅师的这些言论,就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尊崇,从而成为了人们禅教双修的重要理论源泉。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