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治愈,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早晨一醒就满心期待地看了一眼窗外,奈何窗外没有闺蜜昨天和我描述的漫天飞雪。只是天比较暗,这样的天太适合好吃懒做。
看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桌上放着一杯热腾腾的热水,笔记本和笔就这样放在桌子上,管它用不用,它们放在那里就很有安全感。
我自己都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我安全感的确定方式之一竟然有一个是身边要有笔和纸。它们能把我烦躁的状态下慢慢变得安静。
上午改了好久的论文,直到下午两点才把初稿暂时完成,发给老师。改完论文的第一个想法是下午要看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应该泡汤了。
写论文时,真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能一步一步尝试。这里改一点,那里填一点。就这样,不确定地把论文初稿写完了。至于过不过,自然是后话。最起码心里稍微送了一口气。
最近听到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送命式熬夜,间接性焦虑,又习惯性治愈。
熬夜、焦虑、治愈。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是躲不开的,谁不曾在深夜里想过一个人,最后想着想着心里就劝自己“算了”;谁不曾因为追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和打网络游戏熬过夜;
谁不曾因为工作和学习考试这种不得已的事熬过夜。我们不过是偶尔的熬夜和经常的熬夜的区别罢了。
焦虑更是在任何一个不经意间袭来,打得你措手不及。比如你看了一天的综艺节目,感觉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会突然地焦虑起你未完成的工作、你可能处理不太好的人际关系和你迷茫很久的人生方向。焦虑好像一直都在,只是我们选择性的忽略。
而治愈也悄无声息地发生,成年人的治愈方式大多选择无声。会选择看一场电影,会选择睡一个下午,会选择吃一顿火锅。心情好像就这样被治愈了。
因为疫情的原因,只能在家。和朋友微信聊天,她评价我说你的生活真的挺丰富的。
可能自己太怕自己闲下来,因为闲下来,最可怕的是滋生消极懈怠和好逸恶劳的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会渐渐影响你的生活,让你慢慢地贬值。
所以和闺蜜约定早晨带着口罩去跑步,晚上提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写在纸上,强迫自己晚上运动半个小时,规定自己的饮食尽量保证自己不胖,开始学习自己以前感兴趣的古风舞蹈,比如自己正在学《眉间雪》的舞蹈。
规定自己一周看一部电影,这周自己看了《遇见你之前》,这部电影介绍的是爱情故事,而我看完以后,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爱情,里面有一个人真正喜欢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影评里我最喜欢:是你带我看了我没看过的电影,去听音乐会,去旅行,甚至潜水,你帮我挖掘出了连我都不认识的我自己,我并不是因为你而改变了多少,而是遇见了你,我发现了更棒的自己。
最后,今天雪下得很大,今天好巧是情人节。分享给读这篇文章的你两个很甜很甜的故事:
1.“喜欢你”这句话,她对那个男人说过三次:高中的时候,他们是同学:“我好像喜欢你”“想抄作业就明说,我不介意的”;
男人继承家业的时候,她是秘书:“我果然喜欢你”“不想加班就明说,我不会勉强你”;
男人为家族奉旨成婚时,她是伴娘:“我还是喜欢你…”“想抢婚就明说,我会跟你走”
2.她前位是个漂亮男生
画画好,很多女生喜欢他。
因为自习她总聊天,他对她没一点好脸色。
她考试前想借他的课本划重点
被他一口拒绝,她气得够呛
一把抢过他的书,他一下变了脸色。
她飞跑到一旁,刚翻开书人就傻了
几乎每页都有小小的她。
抬头,他气急败坏的叫:
“看什么看,没见过暗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