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其人
早在贾诩真正进入时人眼中之前,发生过一件事。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小事;但对年轻的贾诩,此事的重要性恐怕要影响他的一生。
当时天下尚未大乱,贾诩被举为孝廉,却因病辞官。但在返乡的路上,贾诩和同路的数十人遇到了氐人。
氐人,古中国境内的野蛮部族之一,他们自称“盍稚”,氐,大概相当于汉人对他们的蔑称。要到晋以后,他们才会逐渐习以为常,称呼自己为“氐”。
总之,氐人俘虏了贾诩他们这一伙。而这时贾诩干了件什么事呢?
他对氐人撒谎说:“我是段颎的外孙,我家一定会来赎我!你们要是胆敢伤害我,你们就死定了!”
段颎,长期担任东汉末期西北边防区总司令,威震西凉,蛮族皆服。贾诩的这番话让氐人胆战心惊,那年代没有百度也没有114,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去查一下段颎的家谱。氐人只知道一件事,得罪段颎,后果很严重。
于是,氐人权衡利弊,最终决定释放贾诩,还与他歃血盟誓,亲自护送。
怎么样,贾诩聪明吧?
但是,与他同路的数十人,全部遇害了。全部。
既然是同路,那么,贾诩一定与他们相识;即便不相识,只是回乡路上偶然遇到的驴友,恐怕贾诩也无法挺直腰杆面对那数十双眼睛。
事到如今,我们已不可能知道贾诩是否有过营救这些同伴的举动和念头。但是,其他人都死了,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这是事实。
我想,当贾诩独自一人踏上归途时,他的内心一定是悲凉的。有没有流泪,要取决于当时西凉的寒风够不够凛冽。
没办法,为了活下去,我只能这样做。
后来的日子里,活下去,就成了贾诩唯一的人生坐标。
光熹元年,董卓进京,贾诩跟随董卓女婿牛辅屯陕;不久,董卓死于政变,西凉军震恐,李傕、郭汜慌慌张张要跑。而这个时候,贾诩又处在什么位置上呢?
他是董卓亲信的部下;他和李傕、郭汜一起领兵击败过关东义军孙坚;他是王允秋后算账中必不会漏掉的可怜虫。
活下去,活下去。这个念头即便只是想想,也算奢侈。
所以,贾诩会跑去找到李傕、郭汜,劝他们收拢残兵,反攻长安。
他只是为了活命而已。
攻破长安之后,贾诩拒绝封侯,拒绝受尚书仆射。前者只授国之大功者,后者只授德高望重者。而当贾诩看到李傕、郭汜的部队横行京师,尸积满道,吏民死者数万人的场面时,他会深刻的明白,自己根本没有颜面去接受这种荣誉。
所以,到后来,贾诩会积极保护大臣,帮助皇帝出逃。
他是想要弥补点什么。
贾诩后来投靠了段煨,不久离开段煨投靠了张绣。又过了几年,他劝说张绣投靠了曹操。这其中的故事很多,桩桩件件无一不在彰显着贾诩对人心和人性的洞察。有人说贾诩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但刨开那么多的聪慧和机敏,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极度渴望安全感的人。
李傕暴而无恩,不可靠;段煨猜忌多疑,不可靠;张绣虽待贾诩甚厚,但无英雄之志,终究逃不开被吞并的结局,依然不可靠。
唯一可靠的,只有曹操。
所以,当袁绍的使者来到张绣大营时,贾诩会极力劝说张绣投奔曹操。他早就看透了袁绍的本质,他认定在官渡的秋风里笑到最后的只会是曹操。
“不如从曹公。”贾诩对张绣说。
也许,说起这番话的时候,他的眼前会浮现出一连串他并不喜欢的目光。
那是死在氐人刀下的,几十个同路人临死前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