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有效自我管理人生的能力
在一篇微信文章中学到一个新词:自我效能,即有效自我管理人生的能力,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很多人习惯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表达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对于我而言,我更希望能够培养孩子“有效自我管理人生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通俗地讲,我希望孩子具有在任何国家、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并获得爱与幸福的能力。
父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投入不够的父母,另一类则完全相反,第二类父母觉得一个孩子的成功有赖于他们的保护,他们密切地关注着孩子的每一刻,及时阻止每一个错误的决定,事无巨细。其目的是成功地把孩子导向某些自己满意的大学和职业中去。乍一看似乎没毛病,这难道不是父母们想要得到的最佳结果吗?但许多事实证明,第二类父母对孩子们成长的危害同样不可估量的。
很多父母基本属于第二类,有强烈的想要教育好孩子的意愿,但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又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满意,另一方面又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去学习,这类家长真是孩子们的福气,同时也对孩子的关注有些过分了。他们除了保证孩子安全健康吃饱喝足外,还得保证他们去正确的学校,正确的班级,然后在那里他们要取得满意的分数。只有分数可不够,各种奖项、各种兴趣班等等。总之,我们希望所有这些都完成得尽善尽美。
我们的孩子肩负着比我们自己曾经肩负过的更高的期望,我们觉得是理所应当的,否则就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对不起列祖列宗……觉得有必要对孩子的成长亲力亲为甚至是越俎代庖,于是我们义不容辞地成为孩子的服务生、私人助理和秘书。我们通过过分的帮助、保护和手把手的指挥,可能让他们达成一些短期的成果,例如帮他们完成作业拿到好成绩,可长远的代价却是剥夺了孩子们发展自我效能的机会。
分享我女儿这个暑假的一次活动给大家: 这个暑假,女儿(开学高三)与朋友(中学在美国就读,秋季开学高一即国内的初三)组织七个学生(六年级至初二)进行《夏洛的网》英文原版书阅读,每周两次课,上课时间为1-1.5小时;整本书一共二十二章,243页;课时设定为十节……上课前我是各种担心,因为对于老师与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于是催着孩子写教学文案, 与朋友沟通上课形式,调试微信群视频……临到上课的时候,孩子对我提出要求:上课期间,不允许我们在一旁观摩。虽然有千般担忧,也只能尊重孩子。事实证明,“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别人学习”,两位老师配合默契,主场掌控能力强,时间把控得刚刚好……学生们也渐入佳境,积极参与,从刚开始的纯听讲到抢答问题,大段的飙英文……90分钟的精彩呈现哦,真为他们骄傲!课堂结束还不忘征询学生与家长们的意见反馈,以便今后改进,很赞!
最后一节课看《夏洛的网》同名电影,讨论、享受美食、学生现场写观后感,老师点评。因为老师与学生一致表示不欢迎家长参观他们上课,于是,课程结束就有家长请我悄悄问问我女儿是如何评价她的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的?以下是我根据女儿的回答整理出来的:
其中一个小朋友要好些,其他小朋友没怎么理解她的意图,写的不像观/读后感,而是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概括;还有,写观/读后感最好从小处着手,比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衍生出一些自己的一些想法来。他们共同的问题就是选取的点太大,难以驾驭,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容易泛泛而谈,没有特色……
我突然发现,女儿的游记等文字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跳出了这样的套路,用自己的话写所闻所见所感。看问题也挺准的,然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我觉得她还挺适合做老师的,可是孩子不喜欢……朋友安慰我说,孩子适合干的事情多着呢,而且老师这个职业真的不好,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从事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活在一个自我构筑的封闭世界里不思进取。
所以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要建立自我效能,那他们要有更多的思考、计划、决策、实践、期望、妥协、尝试、犯错、想象,还有体验自己的人生的机会。孩子的自尊自信,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犯错、成功当中确立起来的。
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 每一份家庭作业,每一次测验,每一个错误当中,而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掌握的技能,和健康状况,这些让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取得成功的东西。关注孩子们有没有卷起袖子埋头苦干的热情,有没有环顾四周想想能帮别人做点什么、准备点什么的习惯和本能。
幸福来自于爱,不是对工作的爱,而是对人的爱,对伴侣、朋友、家庭的爱。孩子不是盆栽,不需要家长精心地剪裁,把他们塑造得完美无缺。他们是不知名不知种类的野花,而我的任务是为他们提供养分,让他们经历锤炼,爱他们使他们能去爱别人并收获爱,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轨迹收获学业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