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活在梦中的人

2016-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焱淼

这两天在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事实上已经是第二次读了。寒假的时候去书店买来草草看了一遍,没有写读书笔记。这段时间总是可以看到别人在推荐这本书,我在想总有它特殊的地方。于是又拿起这本书,认真的看了一遍,想写一篇我读完的感受,嗯嗯就是这么简单。因为网上有很多很精彩的书评,看完那些书评方知自己的浅薄和文盲。那我就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一下我从这本书中看到的东西。

这部作品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此介绍来自网上)

刚开始第一遍看完的时候我还是不知道这部作品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奉为精品中的精品的原因,甚至它是村上春树的挚爱。但第二次翻开细细去读,去理解的时候好像弄明白了一些。(我天生有些愚钝,很多书读完要查很多资料才能更多的理解。就像看一部历史剧,一定要去查一下真实的历史一样,才能把演员的光环去掉再去看这部剧。)

首先《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它的框架结构和行文思路和以往我所看过的书有太大的差异。很多书会以第一人称或者第二人称亦或是第三人称去写一个故事,而这部作品的人称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好吧我没有文学功底不知道它的定义是什么。他是以文中“我”的视角去看整个故事,并且我也是故事中的人。我知道可能有一些作品也是以一个“我”这样客观的存在,带着读者去体验整个故事。但是这部作品文中的“我”卡拉威先生不但有着客观的态度同时还拥有主观情绪。像是二维与三维同时进行的画面,刚看到前几章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盖茨比是主角,我还以为是卡拉威与贝克小姐的爱情故事,越看到后面才越清晰。中西差异其中在文学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外国文学中文字相对表露,情节相对紧凑,还有很多日常的冷笑话甚至对于我这种笑点极低的人看完都没有任何笑出来的感受,也许外国人看到的时候已经前仰后翻了。

这部作品采用了插叙倒叙顺序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冷静和客观,层层剥离真相。就像我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想弄清楚盖茨比到底是干什么的,他到底是靠什么发家的。

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有着梦想和积极上进的心态,并且一直努力去奋斗的一个人。从最后盖茨比死去之后他的父亲拿出的那本书中中最后一页上,盖茨比从前写下的时间作息表和总守则。这些细致的作息安排都可以看出他那时是一个单纯的为着梦想努力的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想到了自己,以前和现在我也写过这样的作息安排,还有写在日记里的反省和誓言。而这些大半我都没有做到,但是这仍然算是一种对自己的期许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吧。但盖茨比一直在努力做到,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他。

后来他参与了战争,因为军功获得了些军衔,之后他认识了他一生视为梦想一般最爱的女人黛西。他用他原本聪明的脑袋瓜和机敏向黛西隐瞒了他的出身。虽然黛西的出身没有那么那么的高贵,但相对于如此“低贱”的盖茨比来说,黛西就是一个高贵的公主,众星捧月。拥有着无数的追求者,有着参加不完的上层人的宴会。黛西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的美,仿佛拥有了她,他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就这样他们相爱了,事实上我相信那个时候他们是相爱的。无论最后黛西的选择如何,她在那个时候是真爱着盖茨比的。可惜盖茨比再次进入战场的第二年,黛西嫁给了昔日的足球健将又是著名的富户汤姆。很多人都觉得黛西势力,但是就当时的美国而言,黛西的这一决定是明智的又正常的。即便拿到现在的中国,如果爱情和面包,还是会有很多人会选择面包吧。何况那时候的美国是如此注重出身,黑人歧视问题还没有解决。从汤姆的话中就可以看出来,他总是说黑人会带坏他们白人的基因等等。

盖茨比尽管又建立了一些军功,但是结束战争后的他还是穷困潦倒。最后选择和黑社会老大合作倒卖酒成为暴发户。用举办豪华的宴会,吸引着人们,吸引着黛西。他选择在黛西居住的对面买下豪宅。他从未放弃着对黛西的爱,他依然相信着黛西爱着他。或许他从未从梦中醒来,他也已经变了,他不再是当年那个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人,选择同流合污来实现梦想。

可惜那个时候的美国社会还是对有钱和有身份有着严重的区别对待,他无法实质性的去改变他自己。人们来参加他的舞会,可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去尊重他。可是这个时候的黛西在忍受着丈夫的出轨和对生活失去热情的情况,看到了盖茨比现在的一切。她似乎找回了当初的自己,她告诉盖茨比她还爱着他。尽管盖茨比的内心深处知道这不是真的,也像一场幻想一样,但还是抱着希望,希望黛西可以重新回到他身边。他为黛西做了那么多,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黛西的犹豫不决,其实已经充分说明了她早已不爱他了。可是盖茨比还是在等待,最后看到黛西撞死丈夫的情妇时依然为了黛西揽下一切,他在等待黛西的最后回归,回到他身边。

可惜,黛西和汤姆不但把这一切都嫁祸到盖茨比身上,还诱使莱特尔(汤姆的情妇)的丈夫杀了盖茨比。或许盖茨比还是知道他最终可能面临的是什么,他没有走,选择接受。也许在他心中,再次失去黛西就像梦碎了一般,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宁愿就此了断这一切。(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啊。)

盖茨比死了,没有人再来他的家里,连葬礼都是寥寥无几的人。甚至有人打电话来并不是询问葬礼的时间而是拜托“我”帮忙寄一双他落在盖茨比家里的皮鞋,看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悲剧啊,就是这样从内心煎熬读者。

他的悲剧在于始终活在梦里,如果拿到现在,无论他的倒卖酒生意有没有违法,至少大家看到的他是那么的富有那么的慷慨。他是很多人心中的成功者梦想实现家,他是了不起的。可惜他又是那么单纯的为梦活着,经历了社会的人情冷暖和阶级“关系”后,以前单纯的梦早已经没有了,是对黛西的那份执念撑到最后。

可能很多时候,爱是执念,恨也是执念,没有执念也是一种执念。

我想盖茨比这样的人,在现今的社会中还是会有吧。也许梦不是黛西,是另外的事物。执着的爱,执着的梦想。即使最后凋零的悲剧和让人心疼让人不舍,但最起码他曾经绽放过,至于这样的绽放有没有灵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盖茨比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伙计”。简单又亲近。

文中的我事实上也是一个对未来有着梦想的年轻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靠家里他想去靠自己养活自己。逃离了原本舒适的家庭来到了东部,那个充满着未来希望的地方,开始了他的学习和工作。我总觉得他的很多想法和经历都像极了现在的我们,把握现在不留遗憾,那么渺小那么平凡却又不甘于此。

我就用文中开头卡拉威的父亲说过的两句话结尾吧,“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切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人们的善恶一生下来就有差异。”

永远不要失去希望,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是十七,一个爱自言自语的孩子,这是我的读后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