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行(之三)
2025-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longzm
第三天,来到镇远。一个生存在舞阳河两岸狭长的山谷地带的小县城,已经有2800多年了。石柱山河,山多地少,镇远地处黔湘咽喉,沅江上游舞阳河畔,其军事与商业地位的形成,源于独特的地理禀赋与历史机缘,堪称西南边疆开发史上的缩影。军事上,镇远是“滇楚锁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在此设卫屯兵,构筑石屏山城墙与青龙洞军事堡垒,形成“以河为城、以山为障”的防御体系,既遏制西南土司势力,又保障中原通往滇缅的驿道安全。清代平定三藩之乱、镇压苗民起义时,镇远作为清军粮草转运枢纽,战略价值愈发凸显,成为稳定西南边疆的军事支点。商业上,舞阳河的水运优势让镇远成为“西南会通之地”。明清时期,湖南的棉布、江西的瓷器经沅江入舞阳河,在此转销贵州、云南;贵州的朱砂、木材则由此外销,形成“舟车辐辏,货物云集”的盛况。城中密布的会馆(如两湖会馆、江西会馆),见证了各省商帮在此的贸易网络,也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交融。从军事要塞到商业都会,镇远的双重地位折射出西南边疆与中原经济文化的深度联结。它既是王朝治理边疆的军事屏障,也是区域商贸网络的关键节点,其兴衰史堪称西南地区开发进程的微观镜像。
上午,参观了镇远博物馆,收获很大两件事。一是,王阳明两次与镇远有渊源,被贬流放,后又赴任庐陵知县(今江西吉安)吟诗作赋,思想集成。二是,明清时期,大批江西人在此经商,成家立业。这里保存完好的万寿宫(即江西商会的别称),付家大院就是江西商人的杰出代表。有过亿的金丝楠木床,庞大的庭院建筑,“歪门斜道”讲的就是付家大院的。
历史的印记在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上,似乎比其他地方要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