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努力让孩子把学习变为“游戏”

2022-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邵真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讨厌“游戏”,这与自古以来被称为“玩耍的人”是指不受人喜欢的人有关。

因为“玩耍”存在逃避现实、消愁解闷、过分地为无谓的事消耗精力等不受欢迎的一面。

但是玩耍之中,因为有不受仪式或习惯所影响的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将学习与玩耍明确地区别开,将其加以限制,这是大人的想法,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玩耍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孩子所有的学习都来自于玩耍之中也不为过。

例如,美国面向儿童的电视节目“芝麻街道”,其主要创意就是从电视广告中得到启发的。孩子们对广告特别感兴趣,马上就能记住广告中的歌曲,并能马上记住广告中的词句,将其运用到日常会话中。

既然如此,如果运用广告的手法,在电视台上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孩子们不是就可以不知不觉地在娱乐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吗?“芝麻街道”就是由这种思路产生的,结果如所预想的那样,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世界各地也颇受欢迎。

开发孩子的智力,首先要使孩子感兴趣,并采用使他们快乐的形式进行。从这种观点出发,重新探讨今天的孩子所喜欢的游戏,会根据创意的不同而取得意外的不同的结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以在地面上写英文字母,一边玩着踢石头的游戏,一边让孩子们学习英文字母拼写简单的单词的方法教育孩子,结果获得了成功。

借鉴此经验,很多幼儿园让孩子们使用小道具,轮流担任剧中的角色、恰到好处地作各种姿势和手势、讲英语台词,结果表明,孩子借此都能自然地掌握英语的发音,并理解台词的意义。这样,老师又能让孩子一边进行娱乐,一边就能轻易地掌握英语会话。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付出同样的辛苦,但是对任何人来讲以工作的形式与以娱乐的形式,感觉都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如果是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走10公里的山路,恐怕多数人都觉得很艰难。但是,同样的10公里,如果说是旅游、打高尔夫球,平时那些总是坐车的人也会高高兴兴地去走,而且对疲劳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孩子们能在娱乐中做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表现。而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我们在学习中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从自己主动地想学开始的。

然而,在心理学中,常常把赏与罚的作用看成是这种动机形成的原因,即对成功者给予奖励、对失败者给予处罚的强制方法。由于赏与罚都是从外部用诱饵和鞭子来促使动机形成的,因而称之为“外部动机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是学习者本身对学习抱有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称之为“自发的动机形成”。

母亲们经常说:“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玩电脑,一点也不学习,叫人为难。”的确,目前在孩子中间形成了一股电脑、手机热。为什么孩子那么热衷电脑、手机呢?回答只有一个,即“因为电脑有意思”。

把这件事反过来说,孩子不热衷于学习,这与学习无意思有关。只会像背台词一样说“你给我学习”的母亲,大概没有注意到孩子这一点。

过去的刑罚中有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就是把这里的石头搬到那边,运完之后再搬回原来的地方,几十年让其连续进行这种单纯操作。许多对这种工作感到无聊的犯人因过于痛苦而发狂自杀。对于人来说,被迫做“无趣”的事情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

许多厌学的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痛苦的工作”,或许其中也有的孩子认为,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刑罚来惩罚我呢?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来考虑,医治孩子厌学的妙方就是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为此,首先着手做的事应该是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把学习变为“游戏”,是去掉学习原来的形象,使其变得有意思。

学习的本来形象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努力。而游戏与学习完全相反,乍一看是无用的工作。但对于头脑的训练却也是有益的。把“摆脱了辛苦学习的、具有有趣形象的”游戏变成学习,在这方面多湖辉做了许多有意思的尝试。

比如“押考题游戏”就消除了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因此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