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从三年级写作以来,小孩大大小小的作文,累计有三十篇之多,收获最大的就是小孩不惧写,而且愿意在写作上花时间,不允许自己凑合,这也是我亲自带他写作的初衷。要问习作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我借用《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一段话:“习作哪有什么很好的办法,说到根本,还是要先充实孩子们的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出什么程度的文字。”
三上目录1 三上目录2 三上目录3
就拿小孩今天写的单元三的习作,传统节日,小孩选的是春节,我告诉他,这是最好写的节日,因为春节前后持续的时间很久,可写的事儿很多。所以,在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就已经给他开始做好了铺垫,有意识的带着他体验各个环节,留意各种细节。
外婆家的除夕夜在他今天开始构思的时候,我请小孩先把春节范围缩小,在缩小到除夕之后,我请他再次做除夕里所发生的事情的范围缩小,之后选择的就是贴春联。我告诉孩子不能很突兀的上来就写贴春联,而是需要有所衔接,在经过几番的草稿后,我们选了时间线,因为时间线是一条最看不见,但是又最能推动事件向前发展的线。
查资料一《团圆》 查资料二《小艾的端午节》 查资料三《一年级上册语文》除夕那一天里面,从早起发生的事情,如何逐渐过渡到贴春联,那就是从和外婆的对话起。“外婆亲切的说:’快快洗脸刷牙,一会儿和外公一起贴春联了。’”而在这之前,外婆的出场又是从哪里来呢?是厨房里的香味,这样五感就合情合理的出场了。“闻到香,看到丰富和忙碌,听到炮竹声,感到年越来越近了。”
第1、2、3、4稿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过渡到了贴春联。万事万物的开头都是准备,贴春联也理所当然。所以,先要整理出春联,一幅一幅的分类好,这个时候就是可以插入有关春联的文化常识,但是如果生搬过来一些内容,就显得不活泼了,所以借助小孩自己的观察,提出贴春联的疑惑,再用外公简短诙谐的话语,和经过妈妈科普一番之后的对比,“外公振振有词地说:’你怎样读得通就怎么来。’我沉思片刻,跑去问妈妈。妈妈给我娓娓道来春联的历史文化,贴春联的习俗,让我茅塞顿开。”这样的对话和对比,突出了情感的细腻。
答疑解惑后就是开始贴的过程了,现在的春联贴起来都相对省事,胶带代替了浆糊,如何给小孩讲这一变迁呢?最好的体会莫过于真体验。在今年春节贴春联的时候,我们真的是遇上了胶带不起作用的时候,需要用浆糊,端起一碗热腾腾的浆糊,配上一把油漆刷,真有粉刷匠的意思。
炮竹声中一岁除小孩很想把这一有趣的插曲写进贴春联中,我默认他可以这样做,但是一定要想好全篇的布局以及前后衔接的问题。最后,在通过对话详写了对春联分左右的这个疑问之后,后面再在用什么贴上去展开,就显得赘述了,故而浆糊这个小孩认为很有意思的事,只是作为常识了解一下就好。
剩下贴的过程,就是靠连贯的动词来写出场景了,“拿、对、撕、拂、摁”等,很轻的一组动作,却又是十分需要技巧的一系列动作。小孩子作为观察员的角色,通过仔细的观察,也像是自己在贴。
春联贴完后,也就预示着除夕的下一个项目要开始了,吃团圆饭了,这个时候就又可以用外婆的饭菜香,借助嗅觉,把我从贴春联,转场到吃年夜饭。
第5稿生活中,每一个值得记下来的故事,都曾带来丰富的感动,深刻的成长。让我们将一个个故事记录下来,再回首,也愿你万里归来,仍是少年。
《外婆家的年味》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