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 破茧成蝶
——读《水平思考的力量》
“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享受了极为丰富的资源以及所有所谓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然而一直被眷顾长大的我们,是否真的有能力走出这座白玉雕就的象牙塔,然后在阳光白云下由温室里的花朵蜕变成能够力挡风霜的巍峨大树呢?
有一个词是我们都知道的,它被人无数次提起,自小起,我们也就一直被教育要有此品质,那就是创新。然而,我们真的养成了这种品质吗? 我们又真的拥有了创新这种能力吗?
英国医生德博诺所著《水平思考的力量》以应用实例讲解了水平思考的原理以及掌握水平思考的技巧。水平思考不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技巧,而是基本的思考方式,更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创造力。水平思考和我们惯常的逻辑思考方式背道而驰,但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逻辑思考。不可否认其为创新的一种。
观之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在终于离开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之后,来到了大学。然而,不再面对填鸭式教育的我们,对于现在这种极为自由的教育方式,能适应的又有几人?不会迷茫到失去了方向的又有几人? 又有几人可以在适应之后推陈出新,自我升华呢?
创新,何其简单,思维稍加修改便是创新;创新,何其困难,千万人中,独你无双。
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说:“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这样的名言警句其实何尝不多,我们又怎会不知道呢?然而现实是,就算我们知道所有的道理,我们又能如何?面对一个不思进取或者从来就不曾想过去改变,抑或是想要改变却在事情刚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放弃的人,那些大道理就算他听进去了,也不代表他能做得到。有些时候,所要改变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
有些故事耳熟能详,有些故事却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儿童时期的他看到一颗苹果的掉落都能与众人的想法不同,从而使万有引力这一定理落人世人的眼中,这个故事岂不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 然而,这只是前言,后来的故事,略显悲伤。牛顿老年,痴迷于炼金术,废弃以前所有的研究,从此那个曾满身荣光、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者的牛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真理背道而行的糟老头子失去了创新想法而接受迁腐思想的他,荣光不再,无异于普通人,却难以让普通人接受。作为一个伟人,一个站于时代前沿的伟人,他的停滞不前限制了时代的进步,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而作为我们普通人,虽然我们的言行或许并不能左右时代的发展,但至少可以确定我们的方向和未来。而所有的一切,不仅要求我们具有过硬的学术知识,也要求我们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品质特征。不可否认,创新这一特征的重要性足以让我们惊叹。
我们知道的,大师齐白石曾五易画风,一次一次臻于完美,一次一次突破自我,他曾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世上,学习大师的人何其多,像大师的人何其多,然而又有几人可以达到大师的境界呢?
人们习惯于盲目地跟风,盲目地学习,却忘记了自己学习的初衷,将所学到的一切不加以加C而胡乱的接受,不加思索,不予修饰,就这样,接受书本上的教条,而不予质疑、不予提问、不予创新,这样的我们,学习究竟为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实验,并且发扬光大,先时代的人们将这个主义运用到中国,却遭受了滔天的打击,不论实际的应用、不加以革新的应用,结果只能是失败。好在后来毛泽东等伟人将运用于苏联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加以修饰,使其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才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由此可知,一次成功的创新甚至可能改变世界的格局,这影响,何其庞大。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所需要的又何止是简简单单的书本知识呢? 那些知识,只要肯用功,谁都能学会,然而,社会培养我们,仅仅是要求我们学会书本知识吗?不会将知识化为力量的我们,无法将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中的我们,真的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吗?
书本上的知识,谁人不会?然而,纵观历史,又何尝缺少那些认死理而吃亏的人?就拿书本举例吧,近几十年来,生物书多次改版,生物理论和关于生物界的研究多次被推翻。但正是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推翻的过程,才使得人们产生对于生物的更多、更准确的了解,也正是这些推翻,使得无数学者在生物研究的这条道路上前赴后继,越走越勇。那么,那些曾被认为是真理的事情又是怎么被证明是谬论的呢?不可否认地,正是那些富有创新意识的人的努力,才使得这9些真理浮现在人们眼前,并且指导了下一代人的前进方向。
由此观之,创新意识是有多么重要,重要到它可以改变一个由此人的未来、改变一个国家的未来,更甚者,改变世界的进程。
古有商鞅变法使秦国日趋于强,进而站在七国之首的位置,今天的我们,虽没有如此大的能力,但也应不断推陈出新,而使个人更加优秀。日积月累,使社会充满正能量,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日日富强的地方!
(作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工程造价2 班)
作者:余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