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李安《喜宴》生活还是得过下去,大家也都留个面子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电影从妈妈的一段越洋信件的录音展开,伟同在健身房循着日常的锻炼节奏,听着妈妈关于结婚生娃的催促。录音的内容无非是爸妈年纪大了,作为独子,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结婚生子的事宜了,妈妈还帮伟同报了一家高级相亲俱乐部,随后发来了一张调查表格。
高伟同从小就去美国读书,毕业后,在家人的资助下开了一家地产公司并顺利拿到了绿卡。
画面一转,治疗师赛门正在为病人做身体的康复治疗,还引用了一句中国的古语,没错,这就是我们的另外一个男主人翁。
两人最近闹矛盾,本打算旅行,社区规划委员会却要开听证会,来决定伟同手上的旧楼能否改造,成了大赚一笔,失败,连底裤都没有了。
这里也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个主人翁威威,她是来自上海的现代派绘画艺术家,现独自一人在纽约追梦。没有工作,也没依靠,更没能力支付房租。伟同作为威威的房东,在她悲情的诉说下,还是同意了以画抵租。
回到家,伟同开始填写妈妈寄来的调查表,竭尽所能的把各种苛刻条件添上,什么精通五国语言,身高175,是个歌剧家,还得拥有两个博士学位…
没想到不久之后,妈妈真的找到了一个符合条件的女孩毛妹。她带着两家人的托付直奔纽约,来会见伟同。两人聚餐时,从毛妹的口中得知高爸心脏病住院了,好在没有大碍。
高爸还有一口气咽不下去,那就是还没看到儿子结婚生子,伟同更感压力重大。此时,威威刚找到的餐厅服务员工作也因为一场误会而宣告终结,没了工作,还欠了房租,更没拿到绿卡,不知何去何从。
伟同这边也是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赛门倒是想出了一个主意,想到威威需要绿卡,而伟同需要女朋友来应付爸妈那一关。两人各取所需,假结婚刚刚好,伟同还能少缴费,以应付社区的检查。
当伟同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时,爸妈要飞纽约来主持婚礼,伟同是个孝子,只好答应了。房屋大改造工程开始了,由原来的美式简约换成了中式典雅,赛门充当了室友兼朋友的角色。
威威不露痕迹的表演,深得两位老人的喜欢,可伟同受不了了,他想快速结束这段虚假的关系。他突然宣布,今天下午两人办证结婚。
爸妈当然是不高兴的,老远从台湾过来,还收了亲友3万美元的礼金,肯定想看儿子办一次风风光光的婚礼。赛门见形势不妙,邀请这一大家子去曼哈顿中国馆吃一顿中餐。
赶巧的很,老陈刚好是这家餐馆的老板,在得知大少爷连婚礼都没办时,他主动让出自己的酒店来办喜宴,这场闹剧就此拉开帷幕。
老陈:曾经给师长(伟同爸爸)当司机,伟同也是他一手带大的。
喜宴开始,宾朋满座,爸爸致辞完毕,中式婚宴的礼俗就此展开。新婚夫妇共吃苹果、抛绣球、香吻识丈夫、一桌桌敬酒,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闹洞房,整部剧也由此推向了高潮。
事后威威怀孕了,赛门为此在饭桌上以英语的方式大发雷霆,两个人的关系如履薄冰,爸爸也因此事轻微中风。伟同赶往医院时,在病房外跟母亲坦白了这一切。此时,刚好从外面买回早餐的赛门和威威听到了。
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接受现实。爸爸康复出院后,赛门做了一桌好菜,爸爸特意嘱咐自己洗碗。第二天约着赛门去湖边,将台湾收来的礼金交给了赛门。面对赛门的疑惑,伟同爸爸说:“我看、我懂、我了解。”
威威决定打掉孩子后回上海重新生活。经过伟同妈妈的一番劝导,在医院门口,她还是犹豫了,留下了这个孩子,伟同无疑是高兴的,赛门也同意做这个孩子的爸爸。
影片也就在接近尾声了,他们吃了最后一餐饭后,送爸爸妈妈去机场。随着爸爸过安检时举起的双手,影片完结。
作为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之一,虽然是以同性恋题材为依托,可内核依旧离不开对家庭的呈现,与父亲的和解,兼具喜剧性。
引:小时候的李安,书没念好,爱搞戏剧,又是父亲最不喜欢的行业,更无法子承父业,潜意识里始终存留的罪恶感,无奈、委屈、抱歉的心情始终闷在内心深处,积压多年,通过这部片子倾吐出来。
同时,整部片子,也是李安内心的投射,通过某种认同上的模拟来寻求释怀。
《喜宴》里,李安对于身份上的认同以及困惑,通过伟同这个角色所处的困境来表现。伟同既想拥有自我,又想尽孝道,身陷无法两全的左右为难,而也正似李安受到文化冲击后的心情反映。
《喜宴》是部李安的电影!无疑,他的教养、背景都自然地反映在作品里。中原文化、台湾文化及美国文化,都对他有影响。
引:李安在台湾生活了23年,受的是中原文化的教育,又是外省第二代,所以成长中的认同感跟中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这是他的教养,由不得他选择。而离开台湾,暂居美国,也使得他在身份认同上有着飘零的迷惑感。以往的认知也来了个大反转,不论是他本行的戏剧,还是从小所认同的对错是非,因而让他对以往所有的教养开始产生不信任感。此时的大陆也早已变样,那儿不再是他魂萦梦系的样子了。之所以习于处理中原文化而不是台湾文化,是因为这是一种情怀,和他的教养有关。
他之所以怀念过去的伦理,是因为旧秩序曾经提供给他们安全感,也因为过去的教养形成了他人格中的一部分。当他受到挫折和考验时,自然就会流露出来。
同时,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他又不得不尝试去摆脱传统所带来的桎梏。可无论如何,他还是得去面对、去处理,不管是用讽刺喜剧或悲剧感伤的方式。李安将这种撕扯的状态称之为情结,因为它纠结在心里,是一种文化的东西。
正如《喜宴》的男主角是同性恋,在美国寻获挚友,找到自我认同,自由地做自己时,一种无形的东西又把他束缚了去,他的文化和父母马上就来把他往回拉。
想起罗胖在2023年的跨年演讲里引用的一句话:“我们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证书和技能,而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任何的电影艺术或者作品都是与作者本人发生关联,由已出发,去阐述更大的可能性。
大致介绍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剧情脉络和创作背景。接下来,我将以自己作为方法,来讲讲这部电影里能够启发自己的场景,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太多的价值伦理与家族观念。“孝”无疑是一种美德,可更多时候成为了合理化某些非正式行为的借口,成为了人们身上的枷锁。
电影中,有一个桥段另我印象深刻,作为酒店老板,师长曾经的司机,老陈在得知大少爷结婚没有办婚礼时发生了一场对话。“不是给你办,给师长办,你要说个不字,就是不孝。”听到这句话的高伟同,他还能说不吗?
当某一个事件上升到了道德层面,它原本的内涵和意味也就发生了转变。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总会洋洋得意,看吧,你不那样做,就是不忠、不孝,对不起先人,更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个人怎敢对抗整个家族,成为千夫所指?
孝文化进一步细化扩展的话,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一句话应该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高伟同在毛妹的口中得知爸爸高血压住院得以平安归来,正因为有一口气,这口气就是还没看到儿子结婚,还没抱到孙子。
为了符合这一基本的带有道德规范色彩的行为,伟同也是焦虑,不知如何是好。正是在这种契机下,也就有了假结婚这一啼笑皆非的场景。
在这场婚宴的过程中,虽然伟同早已是成年人了,在父母面前,他依旧很难表现出自主性。当伟同突然提出下午就去领证结婚时,爸妈都不乐意了,他们在台湾收了3万美元的礼金,这怎么跟乡亲们交代啊。
对此,伟同说到:“结婚又不是为人家交代”。“不交代结什么婚啊”,这是妈妈的应对之策。年轻一代确实很难理解,包括我自己。
我们传统社会的婚姻关系从来从不是以夫妻双方的关系为主线的,它涉及到两个家庭,牵扯到许多人伦关系,这也就是伟同妈妈这种观念的来源。
这部剧里的主线依旧养的是家庭伦理,父子关系。同性题材只是它的一个引子,暗线,用来推荐整个故事的发展。这里就不得不提剧里面关于父亲对于伟同和赛门不同寻常的关系的察觉。
第一个场景就是他们第一次来纽约参加儿子的婚礼,送二老礼物的人不是未来的儿媳妇威威,而是被称作舍友的赛门。高爸在接到礼物的那一刻,笑容全然消失了,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僵硬,也没有回谢。
这要是初见端倪的话,后来在婚宴上,因遵循传统礼俗,威威和伟同在众人面前深吻后留下了唇印,赛门立刻用手绢帮他擦干净,当着爸妈的面,这进一步加深了高爸的猜测。
真正做实这件事时,也是在饭桌上。赛门当时得知威威怀孕后,总算憋不住了,在饭桌上用英语大发雷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高爸是懂英语的,在片尾高爸用英语对赛门表达了感谢,这足够说明了一切。
好些人会疑惑,为什么高爸早就知道了还是选择不说?让这场闹剧如期上演?
可不这样做,又能怎样呢?威威堕胎,老爸气死,大家撕破脸皮,斗个你死我活,绝大部分的人不是这样的。生活还是得过下去,大家也都留个面子。
国人讲厚道,就是装糊涂,各取所需,当然没法完全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是各退一步。这种中庸之道为多数人奉行,原来古典教养下的人在生活里就是如此行事,只要过得去,大家就睁只眼闭只眼。—这段话引自《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