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过节

2021-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路徐行

四月初三是村里的古节,年年有庙会。家家户户都会招待亲朋好友一起来过节,尤其是出嫁的女儿都会早早回到娘家。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举行的纪念活动更是形式多样。从初三的唱戏到卡拉OK比赛,今天是文艺演出,说得通俗点就是闹红火。今年的节目形式多样,有村民组成的合唱团,精心排练了几个月,在庄稼地里干活的农民朋友也登上了村里的大戏台。还有秧歌、锣鼓队,更有县城里来的老年时装队走秀;最为让大伙期待的是徐沟的背棍和铁棍。

戏台前面的空地就是表演的场地,今天下午三点开始闹红火,不到一点就人来人往。在人群中,“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十五岁到县城上高中开始,几乎就等于离开了村里,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就是在放假的时候回村里看看。如今村里认识的人也没有几个了。

这个戏台承包了我们童年所有的文化娱乐活动,过年时的山西梆子、夏夜的电影、还有全村人一起看的电视《少林寺》,得亏那会儿几乎没有近视眼,一台电视机,放在大戏台上全村看,那个场面是我们的美好回忆。

在等待开场的时候最无聊,所以戏台上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还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标语牢牢记在心里。戏台两旁的小二楼,是我经常攀爬的,印象中从来没有正经走过楼梯。总是从楼梯的护栏外走,上去了再翻进去。

学校院子里,背棍和铁棍正在准备中,这是山西清徐特有的文化遗产。小的时候年年正月十五闹红火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个。

棍上的孩子一般不会超过五岁,都是眉清目秀的,一旦绑好后,不能喝水,一天只吃两个鸡蛋。赶上冬天演出,天寒地冻的,所以孩子们最辛苦。

以前没有这么漂亮的戏服,全村里找漂亮的毛衣,然后披个红纱巾,把新娘子用的头花扎在头上。装扮起来全村绕一圈,直到天黑才结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