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

2024-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麦姬琳

“假使有人说爱我,我并不会多一丝欢欣,除非他的爱可以折现;假使有人说他恨我,我不会担心,太阳明日还是照样升起来,花儿还是照样地开,恨我的人可以把他们自己的心吃掉,谁管他。”

——亦舒《喜宝》

1.【靠谁不如靠自己】

第一次读《喜宝》,大概是初三的年纪。

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对男女之情寄予着美好的期许,以及幻想中的期盼。

有人说,中国内地女人是读琼瑶长大的,中国港台女人是看TVB长大的。

因此在内地电视剧的熏陶下,大多数女性的命运免不了沦为“挖野菜的王宝钏”。

而港台的女性都不约而同成为了《华丽转身》里的钟嘉欣。

毒舌金句专治恋爱脑。

男主假扮富二代求爱,被她大骂cheap man的画面,看过一遍就很难忘得掉。

“我要一件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婚纱,如果你买不起请你不要娶我;我要一张无限额的附属卡,任意购物,如果你买不起请你不要娶我;我的钱是我的钱,你的钱也是我的钱。”

所以。

即便内地的女孩读了红楼、读了金粉世家,也依然活在被人拯救的幻想里。

一如喜宝所言那样。

一个女人毕生可以依靠的,也不过只是她父亲和丈夫。

可现实中,能成为靠山男性的少之又少,成为风雨的却多如牛毛。

喜宝的母亲曾告诉她:

“女儿,如果有人用钞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真正为钱犯过愁的人才能体会到,很多时候在穷困面前,尊严一文不值。

喜宝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是艰辛还是幸福,其实30岁以前都可以看出来。

再度拜读《喜宝》的同时,让我不禁联想到看过的另一本小说,筑音的《但愿人长久》。

书中的秦可儿和喜宝有很多相似之处,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以及一个人带孩子的经济穷迫,以及一个会上门要钱的二流子父亲。

《喜宝》这本书中对勖存姿的女儿,勖聪慧性格的形容如下:

“19岁并不算年轻。她一定来自个好家庭,好家庭的孩子多数天真的离谱的。

《但愿人长久》中亦巧合地写道:

“能保持和自己年龄相符的纯真,不失为一种幸福。”

秦可儿和喜宝都是学业里的佼佼者,带着智慧和美貌闯荡世间,却输在了原生家庭里的一滩烂泥中。

最大的不同是秦可儿选择了依靠自己,而喜宝选择了做勖存姿的女人。

就算都只是小说中的虚拟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可以比拟的女性典型。

要说哪种人更幸福,其实无法横向比较。

依附他人固然轻松,输的也容易惨烈。

如果这个人不是喜宝,而是勖存姿曾经的任何一任情妇,都会面临冷宫的下场。

纯靠自己固然辛苦,赢的也比较持久。

秦可儿凭自己的实力能够立于商场的不败之地,但或许一辈子都遇不到像杨帆那样愿意守候的爱人。

2.【所以,拜金是社会的核心?】

从何时起,拜金成为了潜在的精神核心?

大概是,我们从农耕文化的脱贫攻坚,一步迈入社会主义的理想蓝图过于顺利。

以至于我们的精神天地和物欲世界一直无法同舟共济。

“二十一年来,我如果轻易相信过任何人的一句话,我可活不到今天。

我甚至不相信我的老妈。更不用提我那位父亲。

假使有人说爱我,我并不会多一丝欢欣,除非他的爱可以折现;假使有人说他恨我,我不会担心,太阳明日还是照样升起来,花儿还是照样地开,恨我的人可以把他们自己的心吃掉,谁管他。”

——亦舒《喜宝》

翻开泛黄的扉页,看见14岁的自己书中圈出这句话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忍俊不禁。

那时候,些许觉着有几分道理,天真地以为凭这些就可以立足于社会的尔虞我诈中。

所以天真,有时并非幸事。

起码那个时候的喜宝,在我看来是过于现实的女人,也是当时自己非常讨厌的样子。

爱情的曼妙和暧昧的浪漫被扼杀在了姜喜宝的拜金主义里。

她用青春去换得的,无非是一场物是人非的旅途。

真正的快乐与心安早在那些唾手可得的金钱世界里,变得尤为珍贵,却尤为奢侈。

金钱早如水晶般透明,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姜喜宝了然于心。

“爱,或可燃烧,或可耐久,但两者不可共存。”

“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

于爱而言,不谈金钱未免显得过于寒酸;

于钱而言,谈了爱又显得过于虚情假意。

人都是利己的。

哪怕用尽一生,人人都会去找寻一个最利于自己的伟大借口,来告诫所有人自己是因为有崇高的思想和纯净的灵魂,才换取了这一切,

但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年龄拥有不同的觉察。

像她21岁未曾拥有一切时候的憧憬。

像她24岁拥有了一切之后的稀碎。

3.【都是利益交换,谁比谁高尚?】

喜宝在成为勖存姿的情妇前,对自己的母亲说道:

“妈妈,每个女人一生之中必须有许多男人作踏脚石,如果你以为我利用韩国泰,那么你就错了,韩某在被利用期间,他也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他并不是笨人。”

谁都不是傻子。

当一个人选择了另一个人的时候,物质价值和情绪价值以及圈子地位等,都是理由。

恋爱如是,相亲亦如是。

谁也不比谁高尚。

都是明码标价的前提,何必假装清高。

很多时候,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多半是早早进入社会被磨砺,被捶打。

付出的代价比养尊处优的人多了去。

从苦难成分来说,大多数人拥有的,正是他本该拥有的。

无需怨天尤人,无需自怨自艾。

正如勖存姿用金钱买下了姜喜宝年轻的生命力,却也因金钱失去了家族成员们渴望的幸福感。

金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总有例外。

很多人因为过于追求物欲带来的外在体验,反而失去了内在对感情的觉知度。

行将入木时忙不迭懊悔一生。

很多人抨击亦舒的文字过于女权主义,拜金主义。

但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字中的矛盾,其实可见社会风气的端倪。

我们并没有走过他人走的路,又有什么权力去批判他人的精神世界?

亦舒的文字无非是将人性的黑暗面裸露地表达,并将男权社会下的一些不公加以放大罢了。

每个作家在不同的年龄段,文笔会略有变化,是因为本质的认知力随着经历在改变。

我们在阅览一些读物的时候,心境亦如是。

对于精神世界贫困的人而言,富人不过是有钱的穷人,多么正确。

《流金岁月》、《我的前半生》等作品,都出自亦舒的小说。

可再好的演员,都难以完全演出亦舒女郎的完全清醒及完全厌世。

有几个编剧能直抒胸臆?

有几个导演能拍出女人赤果果的欲望?

大多数的女人在尚未认清社会的时候就从娘家步入了夫家,又在认清社会的年龄沦为了一个围着孩子灶台转的附庸。

太多人希望独立,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独立不仅仅是经济能力,更多的是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精神世界。

老一辈的女性心理,是很难感受到自我力量滋生的。

所幸时代变了,性别的属性开始淡化对女性的桎梏。

“有能力的人影响他人,没能力的人被他人影响。”

丈八的灯。

照的见别人,更要照的见自己。

女性力量,从不是说说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