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认知觉醒》Day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新知识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比如听书,参加线上课程,订阅名家专栏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知识,看起来简单高效,实则是一种轻松学习的模式。
正如《认知觉醒》一书中,作者所说,“快速、简便、轻松的方式使人们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得到了放大,理智脑的潜能受到了抑制,而深度学习的能力几乎全部依赖于高级理智脑的支撑。”
那么,何为深度学习呢?
据美国的一项学习金字塔报告显示,人的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而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而所谓的深度学习,就是要把读过的书转换成行动的依据,既要知道也要做到。同时,也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知识,形成无缝连接,这也是深度学习的关键。
但是,大多数人只完成了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接知识这一步,因此,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不完整的。当然,有些人也做了一定的缝接,但由于缝接得不够深入,没有高质量的产出,也使学习深度大打折扣。
正如作者所说,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重视输出。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即将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的文字,相当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那些固态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当你有了自己的东西,便一定要教授出去,教授和缝接会相互巩固,形成循环。
《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曾说,“教是最好的学。教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我们不再浮躁,也能磨练理智,还能带来诸多的好处。比如跨界能力的提升,看到不同事物之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更多的洞见等。
当然,像听书,线上学习课程等这样的浅学习仍然要保持,只要我们能够权衡深度学习和浅学习的比重即可。
最合理的态度就是: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态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