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艾艾贴每天写1000字心情随笔

胡有宸:立夏时节用艾补阳气

2017-05-05  本文已影响171人  禅心堂胡有宸

立夏时节用艾补阳气的理由:


立夏

一:传统中医理念:心为阳脏,主阳气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中医认为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

中医认为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二: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春夏养阳

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三:立夏前后注意精神调养:“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四:史书记载:

a:《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

结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b:《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c:《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五:现代医学的解释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六:立夏艾灸补阳气,比平时强100倍,99%的人都不知道

a:立夏艾灸补阳气,人体阳气不断向外生发,人体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此时艾灸尤为重要!

b:艾灸升阳补气、祛瘀散寒、活血化瘀,是咱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养生妙法。

c:立夏后,艾灸尤为重要。如果夏天不艾灸,还谈何养生呢?

七:立夏艾灸补阳气中医理念

a: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很多冬天患上的老顽疾,在夏天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艾灸疗法则是冬病夏治最好的选择。

b:夏季阳气集中表现在体表,身体体内的虚寒聚集体内,人体在一个外热内寒的环境下,在加上夏天人们会喜好寒凉的食物和冷饮,脾胃会变得敏感而虚弱。

八:立夏艾灸补阳气具体方法

a:立夏后,开始艾灸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这几个穴位。

b:艾灸前可能会感觉很燥热,艾灸时,灸火进入体内,将身体气机调理通畅后反而会感觉更清爽,以热制热,这不仅能消暑,还能调理脾胃,真是一举两得。

立夏时节用艾补阳气,关注你的健康千万别忘记!

坚持日更新90天,第58篇

《人体能量学》胡有宸(原创)

2017/5/5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