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传播理论】新兴网络用语的传播学解析!
【热点+传播理论】新兴网络用语的传播学解析!
原创: 鹿仔 MJC新传考研 2017-07-21
【事件回顾】
7月18日,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四部报告,揭晓答案,“小目标”成为年度国内词,“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当选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葛优躺”、“蓝瘦香菇”等当选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
“两学一做”、“冻产”、“表情包”、“洪荒之力”、“阿尔法围棋”、“网络大电影”、“摩拜单车”、“山寨社团”、“吃瓜群众”、“闺蜜门”
年度十大流行语
“长征精神”、“两学一做”、“杭州G20峰会”、“南海”、“里约奥运会”、“脱欧”、“美国大选”、“亲信干政”、“天宫二号”、“阿尔法围棋”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定个小目标”、“吃瓜群众”、“葛优躺”、“辣眼睛”、“全是套路”、“蓝瘦香菇”、“老司机”、“厉害了我的哥”
新兴网络用词用传播学怎么解析?
【定义】
网络语言指网民在网络世界中即兴创造的、广为流传的语言,特别指在BBS、博客、聊天室、QQ等网络媒体中流行的语言。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空间的变异,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网民,使用环境主要是网络上的QQ聊天、BBS、论坛、博客空间等。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简洁性、生动性、幽默性、创造性、复合性,等等。网络语言的功能特征主要指网络语言在使用中的快捷方便性、视觉表情可视化、反馈及时性,等等。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时代下兴起的沟通载体,在异常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受各种社交平台的欢迎。
新兴网络用词反映了社会信息系统的自我发展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我国社会学家李强指出:“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主体—人,能够主动地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作为社会系统之组成部分的社会信息系统也具有相同的性质。
日本学者太田敏诚认为,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不断生产、传达、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活动……而人的认知、记忆、学习、传播、推理都是具有可塑性的”。有了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人类就能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因素和传播隔阂,使之不断走向完善。
2.新兴网络用词反映了象征互动行为的积极创造性
人类在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创造出各种象征性符号,并运用这些承载着意义的象征性符号,在互动过程中交流经验,把自我带到与环境、与他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呈现出来。
象征性互动理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强调意义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事实上,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人类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过程。鉴于网络的虚拟性,符号不仅仅成为网络社会的本质,同时成为了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举个例子来说,伴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这样词语的出现不仅仅是由于其具有象形的意味和输人法所带的偶然发现,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一种在现实社会中人类从没有出现过,但是在网络社会中频频出现的,无法用原有的语言表达的复杂的心理感受。通过不断的互动,网络语言扩大了人类原有语言的意义空间,形成对同一符号的共同的理解,进而将其融人现实生活,根植于我们共同的文化之中。
3.新兴网络用词反映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①网络用语满足了受众知识和交流的需求。网络用语可谓网络中时髦且引领潮流的因子。网络用语大大丰富了网络的知识体系。若是不懂网络用语,不但在交流的时候有困难,而且有与社会脱节之嫌。很多网络用语包含丰富的意义,受众从中不仅了解其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参透其映射的意义。这些都大大满足了受众的知识需求。
②新兴网络用语大大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要。它们给受众的情感宣泄找到一个出口。这些网络用语大都是社会的真实反映,而这些社会现实使受众充满压力、迷惘、无力感,甚至觉得前途暗淡,生活无望。
③新兴网络用语满足了受众个人整合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最高级“自我实现需求”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受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此类需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则相对容易获取。通过对网络用语的运用,受众的情感得到宣泄,精神上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满足。
④网络用语的使用满足了受众舒解压力的需要。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和各种无能为力的荒唐的社会现实,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宣泄和沟通,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获得休闲娱乐的满足感。在网络上,因为没有地位和身份的差别,大家都是平等的,这让使用者可以畅所欲言,暂时忘记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和挫折,从而释放压抑和郁闷情绪。
4.当下新兴网络用语存在的利与弊
【利】
①为词汇更新、补充提供了可能。
这些生动、形象并带有鲜明时代特色,还能体现网民“个性”的词语,使现代汉语由此更具有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②丰富了表达手段。
网络语言有着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符合现代人的个性化要求,并对于丰富社会语言表达手段都有积极的因素。
【弊】
①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利。
这种行文特色渗透到语文教学和学生作文中,如写作的不严肃、随便丢掉主语、省略、用错别字等,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不利。(大众传媒的培养分析)
②语言的纯洁性不利。
网络词汇中夹杂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粗俗词语,这对现代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③以暴力化、粗鄙化、庸俗化为特征的语言异化现象突出。
由于网络语言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在网上交流的内容庸俗化、浅薄化,突出表现在对骂互损上。网络语言道德失范,对于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极为不利。
5.小结
网络用语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们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荒唐而又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满足了受众渴望宣泄以及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同时,伴随着网络用语的发展,消极、不健康的网络用语也充斥着网络和现实生活,对社会风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应该杜绝和抵制这些“害群之马”,营造良好的网络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