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智能设备的优先属性

2015-10-02  本文已影响346人  Lufeewang

2015-10-2日更新。本文写于2014-6-24,首发新浪微博。

智能设备的优先属性到底是什么?

周一与朋友一起吃饭,聊到最近比较火的智能水杯。原本期待他能像网络上很多媒体对这个产品的赞美一样大说说自己的感受,但他的反应反而比较平淡,甚至有些负面。甚至觉得这类产品存在的价值比较小,或者是个伪需求的产品。

“作为一款智能水杯,它首先是一个水杯,能满足用户喝水这个最基本的需求,而且最好是有一定品位和气质的水杯,能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心情愉悦的水杯,接下来才是所谓的智能。”

“喝水作为一种本能的,自然为知的行为,不应该被其它所谓的提醒器提醒,就像吃饭,饿了就吃,饱了就停下来,没有人会为吃饭做一个提醒器。”

整个行业都在讨论的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仿佛是一座金矿,大家都想冲在最前面,生怕晚点所谓的”入口“被他人占据。各种手环、手表、体重计、温度计、跳绳、无线路由器、智能家居等等应运而生。不少热心的朋友也被高科技所描绘的场面搞的肾上腺分泌过多,跃跃欲试。但当真正拿到东西后,才发现所以的智能设备与心目中的需求差别巨大,继而带来的失落感无法言语。

个人认为:

  1. 现阶段的智能硬件正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甚至大部分的石头都是创业者自己臆想出来的,好让自己所做的事情稍微有点底气罢了。

  2. 一个好的产品能够让用户通过持续的使用,产生对其的依赖于信任,甚至可以形成一种安全感。这种情感的沟通是检验一款产品是否能够持久被用户接受的关键。

  3. 产品的易用性与直观性也成为智能设备的关键,无法快捷的了解关键信息会消磨用户的喜好度,尤其是以提醒和记录作为核心功能的智能穿戴类设备。去掉屏幕的手环除了低价的吸引力之外,很难吸引到用户的持续使用,因为在用户偶尔想要查看信息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满足。

当一个新事物能度过3周的新鲜期时,它至少可以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至于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考验期反而成为其能否被使用者所接受的基础。一旦在考验期中无法被接受,那这个事物将不会对用户产生更大的价值。一旦价值无法持续,这个事物将无法或者用户的关注,更别说信任和依赖感了。

推而广之,有多少用户对自己所购买的智能硬件能在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保持信任和依赖?这种依赖是否能形成一种交流,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价值?就像人从恋爱、筹备婚礼、结婚、生活到离婚的过程一样。两个人的婚姻尚且如此,一人对一物的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好感,则很难维持,除非它是你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我曾经买过一款手环fitbit flex,不算漂亮,但也挺舒适。带有研究的心态一直使用长达一年,每天都会佩戴。刚开始时,我需要通过不断的切换各种模式来了解自己想要的信息,包括每天走了多少步,昨天睡得好不好之类。但时间长了发现,当你忘记切换状态时,很多信息就变成空白,而这些空白所带来的碎片感让我觉得其所带来的价值不如之前买之前那么好,尽管如此我还每天带着他,因为他让我感觉到自己比较酷,而且顺带可以记录一下每天的运动量。当差不多一年后,因为Flex的带子坏了的缘故,我便没有再带了,不是因为他的价值比以前少了,而是对我来说他的价值可有可无了,因为我买了另外一个手表,虽然我知道这个手表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也会像flex一样自然而然的离开,因为我们之间无法产生交流。大抵其它使用者也会有类似的经历。

如果产品能与一些跑步或健康软件结合起来,产品的使用场景与空间将会更大,或许我还会继续带着他,因为他能够通过其它的方式为我产生更多的价值。

总结起来:

  • 简单、直观、低学习成本的核心功能体现可以长时间维持产品价值
  • 分享,可以延伸产品使用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 融合,通过不同产品的融合可以扩大产品的价值

任何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都应该建立在原来生活形态和习惯的基础上,不改变任何使用习惯,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些数据并且通过可互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使用者能像眨眼一样自然的接受并且形成依赖。多余的部分就忘记吧,这些只会徒增烦恼而已。

套用《武林外传》老邢的一句话:“这不是清汤面,这是鳝丝面,这是鳝丝面!”,这是大部分智能创业者的想法。在一个满世界都是各式”鳝丝面“的时代,一碗清汤面反而来的持久与舒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