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共读第49天
今天又起晚了,还好刚刚开始。学习的是第十七章,昨天没来及预习,今天是真正的素读,前两边,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后面才慢慢有感觉。
我是第一个分享的,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性相近,习相远“比较有感触。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源于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生下来都是相差无几,性相近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由于习惯的差异而造成的。那么孩子间习惯的不同又取决于什么呢?环境。这里环境主要是指软环境,也就是周围成人的影响教育。在去年疫情期间,宁宁被隔离在家了,经常和优优、皮皮玩,这两个小朋友一般大,都是四周,可是他们差距很大,优优能说会道,知识丰富,皮皮则是打打杀杀,对故事、知识不感兴趣。连老公都感慨,看这两个孩子才这么点就差别这么大!分析他们之所以有这些差别,因为优优妈妈是高中语文老师,特别重视孩子读书,而皮皮妈妈就是一家庭妇女,培养孩子的意识稍差点。在孩子最初的几年比拼的就是父母,父母的理念,父母的高质量陪伴。以后的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叠加。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这是阳货劝勉孔子帮助她的一句话,但何尝不是我们发出的感慨呢?转眼,五十快过半了,到一些学校时,一些老师经常问,王老师还有几年退休?每当这时就感觉特别急迫,想抓紧时间多干点活,多做点有意义的事,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上知是生而知之者,下愚,是困而不学者。这两个层次的是不可改变的。而我们大多数人是中间层次,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的。
英学姐分享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现在大家可以说都是衣食无忧,可以说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果这样还不如下下棋呢,这样还有点好处。勉励大家,动动脑子,有点精神追求,这样也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看着还有时间,我有分享了第八则,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知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我把落脚点放在了“好学“这两个字上,因为孔子因好学而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在这里我分析了,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孰更重要。我强调了,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我唯一能改变,是我想成长的唯一出路。但是我把其中的“仁、智、勇等当成了先天性的,而忽略了其中“好“字,导致理解偏颇了。其实这段文字强调的是,如果只是情感上去好,而没有去行动上实践,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
最后我分享了“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是啊,老天什么都没有说,春夏秋冬四时有序运行,万物生长繁衍,老天并没有说什么啊?这不是老子无为吗,无为是最大的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