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之安全感
当一个孩子走进一个新的环境,他的内心是害怕的、恐惧的,这种心情会让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和周围的陌生人沟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性格开朗的同学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交的新的朋友,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性格内向的学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有可能会因为害怕而哭泣,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主动跟他聊天,去关心他,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感觉到善意,觉得很安全,从而放下戒备的心理,适应学校的一切。记得李校长说过(原话记不清了,只记得大概内容):一所好的学校,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来学校就像回到家里那样安全,每一天都盼望着来到学校,盼望着见到老师和同学。
作为一名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打开心扉,跟老师关系亲密无间呢?
事情发生在周日晚上六点五十,晚自习结束,我关好班级的灯,准备和辅导员陈老师一起整理队伍送他们回宿舍。当我走近队伍时,看到我们班的李宗哲同学在默默地流眼泪,这个孩子家离得远,平时都是周日来学校,周五下午放学自己一个人坐地铁回家,还要转一趟公交车,十二岁的年纪就很独立,让我很是佩服和喜欢。平时的他比较腼腆,看到老师就是微笑,他的微笑会让人心情愉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性格比较内向,看到他哭我很是心疼,我轻轻走到他身边问他:“怎么了宗哲?”他只是默默地流泪,也不说话,旁边的张浩森同学说:“刘子涵欺负他了。”刘子涵是隔壁五班的一名学生,这时的我看到自己的学生受了欺负,心里很生气,而我是老师,即使生气也不能武断解决问题。我把他们两个叫到了办公室。
“刘子涵,宗哲是不是跟你捣乱了,惹怒了你,因此你才动手打了他。没关系,他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儿子,今天我给你做主,如果是他先动手的,我一定会让他跟你鞠躬道歉,绝不会包庇他,尽管大胆说出来,我为你做主。现在站在这里的是局外人,一定会站在中间立场,一碗水端平的。”
“没有,是我先动手的。”刘子涵低着头小声的说。我看着受了委屈的宗哲,转身对刘子涵说:“那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了就要承担责任,主动道歉认错。既然是你先动手,那我现在请你面相李宗哲同学九十度鞠躬道歉,说对不起,能不能原谅你我说了不算,一切听宗哲的意愿。”子涵没有反驳,转身面对宗哲九十度鞠躬道歉。
“我刚刚说了,宗哲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他进了我的班,我就要对他负责任,保护他的安全。你也是一样,面对这件事,我不会偏向我的学生,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私,不护短,让你们心里服气,没有怨言,这是我所能做到也是最基本的准则!”谈话结束了,我把他们送回了宿舍,我想这件事之后,宗哲一定会把我当成最亲近的人,在这里他会得到充分的安全感。
尊重孩子的人格,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当你爱上他们时,就会真正一碗水端得平,和他们平等相处。当学生感受不到老师居高临下的威严,而是他平等相处的学友,学生在老师面前也就有了安全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安全感是人和人沟通交流的基础。学生在老师那里感到安全时,才会无话不说,当学生面对你能说出掏心掏肺的话时,我们才能把握好教育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