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一期的话题是阅读,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几次参加阅读打卡小组的原因。因为我本身不具备很好的阅读习惯,更谈不上什么阅读方法。都说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童年。回想我自己的童年经历,小学以前都在农村生活。那也是我现在回想起来童年快乐时光的所在。脑海中唯一关于书的记忆是爷爷那已经满是铁锈的盒子里的毛主席语录。没错,爷爷当过兵。家里二叔三叔也都当过兵,所以那些大字报的文字是我关于书的理解。
这样看来,小时候的我是没有阅读习惯的。田野里打闹,竹林里闹腾几乎填满了我的整个童年。真正能说成是阅读的时期得是进到县城上小学开始了。那会儿也不能说成是真正意义的阅读,因为自己读的书基本都是学校发的课本,最多加上老师让买的作文参考书。那个时候爸妈每天忙着工作,对我的要求也只不过是按时完成作业,听话,吃饱饭,穿衣干净。如果还有什么稍高的要求便是考到好成绩。至于什么阅读习惯,心理成长,我想他们也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在那些没有被过多干涉和管束的时期,我最羡慕的是同伴不时就会更新的故事书。有一本我至今仍能清晰记得。那是一套日本的童话故事,满满的日式风格。饭团,和风布包,樱花,木屐。那也是我对日本最早的向往来源。
好像扯得太远了,回到本期阅读的话题。整个活动期间,我经历了两本书。对于第一本《如何高效阅读》,实属无感。作者把阅读当成一本技术,如同书法,乐器等等需要反复练习的技术。作者基本抛下了阅读的感性而回归理性。这是我不太习惯的,因为用我自己对于阅读的浅薄感受来说,阅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倾心。所以我果断放弃了,转而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也确实是阅读方法类书籍的经典之作。作者提到的阅读的三个层次,对每一个层次细致的剖析,阅读不同类型书籍的方法等等。我想读了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不自觉地点头表示赞同和感叹:对啊!就是这样。可是对比自己的阅读,甚是自惭形秽。我不是一个好的阅读者,读书前甚至很少了解作者是谁,作者的经历。这也导致我很难跟作者达成共鸣。所谓共情,就是人们之间的悲喜交集。作者如果连作者的经历一无所知,仅凭浮于表面的文字如何能共情。而这也谈不上是最深层的阅读。当然,本来阅读也因为其不同的阅读目的而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休闲时,我会选一本闲适的散文或者诗集来读。苦闷时,我可能会读一些鸡汤。毕竟鸡汤带给那些灵魂孤寂者们的慰藉是不可忽视的。忙碌时,我会抽点时间读一些方法论很强的畅销书。省时省力。有些资深读者可能瞧不上这一类书,甚至会说这根本算不上真正的书。但我始终觉得存在即为合理,人生在于尝试。
对于阅读,我只是个小学生。因为有个一些打卡的压力,我坚持每天读。但自己仍然不是一个自觉的阅读者。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我仍然需要外界的一点压力。五月已经来临,这一季的主题是:传记。我想是时候完成那本束之高阁的《我是你的男人》。没错,就是那本被李健坐在屁股下面的书。
我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