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拆书帮蜀汉分舵十五期训练营写作之路

游姐-封超组-第十五期第三周第十一次作业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16人  瞧瞧妈_Queena

主题:写作

《这样读书就够了》

R片段

I 复述

如今是自媒体时代,喜欢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但为此而困惑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喜欢读书,而且自认为阅读能力还不错,每读完一本书,心中都有万马奔腾,很想把自己的想法形成文章留下来。但是,每次写作的时候,却下不了笔。

史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这句话非常精到,通常“线性展开的语句”就是前因后果的不断延伸。我之所以会感到难以下笔,就是因为所有想法,却是孤立的一个一个的点,只有通过思考,把前因后果的逻辑梳理清楚,才能把点状的思想,连接成一篇文章。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里,讲了一个致用类文章的快速写作法,他就是用拆书的方法,为自己的观点挖掘它的前因后果,并加以扩充、推演、包装,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具体来说,有四个步骤:

第1步:立意。首先确定核心思想,为它加工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经验)、A2(规划)。

第2步:扩充。增加一个相近或相反的信息点,可以是横向延伸,也可以纵向延伸,然后综合考虑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 。

第3步:推演。包括引证、举例等。

第4步:包装。增加故事、趣味、升华主题等

A1经验

5月份,我读完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这本书很薄,但刚开始读的时候很生涩,大段大段的文字,读得很困难,但后来,越读越喜欢,甚至读得我大呼“过瘾!“。我心里面有很多想法,比如:人生究竟怎样才算幸福?人如何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人应该怎样看待财富?人应该怎样看待人际关系?,同时,对人生也有很多感慨,比如叔本华才华横溢却迟迟得不到世人认可,即使今天,也仍然没有多少人看他的书。。。

但是当我下笔的时候,我发现我思绪太乱,根本写不出来,我的想法 都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点,难以形成一篇文字。反思这个经历,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想法太多,反而不知道要写些啥

2、只有想法,没有前因后果深入的思考

3、总是孤立地看这本书,没有把生活中的实际与这本书的观点联系起来

看了赵周老师的写作四步法以后,豁然开朗。按照这个四步法,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层层推进,旁征博引,写出一篇文章不难。

A2规划

我计划用这个“四步法“来指导我以后的读书随笔的写作。看完一本书后,按以下步骤

第1步:梳理自己的感想,最后确定一个立意。看完一本书有GET到很多点,不可能面面俱道,而写作一篇文章必须观点明确、突出。所以一篇文章一个立意,先从纷杂的思绪中找出感受最深、最想表达的观点找出来,集中火力,紧紧围绕这个观点来找前因后果、适用边界,以及过往的经验 (A1)和将来的打算(A2),这样才重点突出。

比如我看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有几个思考,人生究竟怎样才算幸福?人如何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人应该怎样看待财富?人应该怎样看待人际关系?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明确一个点,如什么是优质的生活?整篇文章围绕这个立意展开,才能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2步:扩充信息。从立意出发,找出与立意相近或相反的观点,进行比较,然后作横向或纵向延伸。仍然是这本《人生的智慧》,对于优质生活的看法,叔本华的观点是什么?我们一般人的观点又是什么?从现代人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中,可以引出这个观点:我们都在过着别人期待我们过的人生。由此而延伸出自我觉察的重要性,也就是叔本华反复强调的“我”的重要性。

第3步:推演。一是例举鲜活的事例,可以是作者本人的经历,比如叔本华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他的人生哲学最好的案例,也可以是现代的成功人士,身上具有与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特质,二是寻找相关的名人名言,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第4步:包装。我认为在包装部分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思考,比方说,读者最感兴趣的点、最困惑的点、最想解决的问题等等,用这些点来包装文章,取一个好的标题,提一些可行的行动方案,加一个有趣的结尾,等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