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懂得专注,首先要学会选择
昨天写书评的时候,有个话题,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晚景凄凉?
作者说:要戒定慧,戒生定,定生慧。
主要是就说到了中年,不要瞎折腾。
斜杠青年还可以,斜杠中年就他傻逼了。
还要是有一个自己的领域,专注下去。
牛逼的过来人,有结果的人,都是这么说。
记得古典老师《跃迁》书里也提到,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异口同声的说他们成功的关键是专注。
但是,人的大脑被设计出来时,就自带一个BUG——喜新厌旧。
每天面对的事情那么多,哪些该做,哪些不做。
一直做的事情,做烦了怎么办?
我们经常说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其实,选择+努力=专注。
当然努力的前提就是懂得如何做出选择。
我觉得很多做出英明选择的人,都有很大的运气。
或者站到风口上了,或者抓住了趋势,遇到了贵人。
人的认知都是具有局限的,当下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做了一阵子可能就不觉得有价值了。
比如,日更写作。
刘润老师,要想成长快一点,就要不断复盘。
如何复盘?
做三件事:什么事继续做?什么事停止做?什么事开始做?
但是没有说复盘的周期,如何按照换个模式每天复盘,可能每天都要调整自己的赛道。
可能调来调去,最后又回来自己原来的选择上。
复盘,受限于每个人的认知和经验。
此外,别看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哪里都是信息,但其实只是信息传播的效率快了,
你寻找优质信息和知识,提升认知的难度,其实,会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泛滥而越来越难。
你想想,每天网上产生多少垃圾信息?
你的识别能力怎么样呢?你能选择出来吗?
随着,这两年知识付费火起来了,为什么?
就是垃圾太多了,需要找人帮我筛选下。
但是,以后这个筛选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最近在得到上了学了一门课关于提升学习效率的,说实话,没啥新意,都是老生常谈。
也没有激起我的行动欲。
得到的专栏价格涨上去了,水平却在下降。
今天跟孩他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总结两个方法,
第一,开始做成功日记,她有小突破了,有勇敢的事件了,勇于挑战某项难事,害怕的事了,就帮她记下来,定期回顾。
第二,找个业务爱好,培养成特长,最少要超过身边一个班的小朋友。比如,跳舞、画画、滑轮、乐器等等。
孩子一旦在一个领域超越很多小伙伴,他就会自信起来。
我在高中时,有个同学,平时学习不怎么地,长得也不怎地,但看着很有气质,挺自信的。
一直觉得他没啥,后来一起打乒乓球,发现原来是个王者。
起手、抛球、发球、跺脚……每个动作都透着一股霸气。
跟他打球,感觉就是被压着打,只有被扇的份。
我也是那时候,乒乓球水平才有很大提高的。
一个领域的自信能让整个人在各方面都阳光许多。
但,我们改选择哪个特长呢?
又犯难了,我看大部分有特长的孩子,那么是父母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要么就是有点天赋,父母给他找最牛逼的老师培养。
我高中那个同学就是经常跟一个乒乓球教练学的,听说那个教练的徒弟最好成绩是市级第二名,他也很厉害了,在同一届里几乎碾压所有人。
给孩子选什么?
还是没有定,主要是咱们当父母的太普通,没有慧眼,看不出孩子擅长什么,应该在哪方面下大力气。
要是能定好,就不能光指望每周的两节课,还要多利用家庭时间,父母陪着练习,才能超越身边的人。
现在是滑轮、舞蹈、绘画、乐高、古筝、英语都跟着学了点,英语学了两年了,不指望特别突出,保持就行,毕竟我看了他们帮上英语说得好的,爸妈都是高水品的,还经常陪着孩子练。
乐器什么的,就放弃吧。
滑轮学会就行了,乐高就是玩玩。
所以最后,舞蹈和绘画两个定不下来了,孩子好像更爱画画,但我还是觉得舞蹈更好一点,还能锻炼身体。
这事再商量吧!
还是没定下来,做决策太难了,保证以后不变,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