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笔记跟spenser学写作开始作文

如何打造10万+的爆款文? Spenser 的写作课 第三讲 笔

2017-03-08  本文已影响257人  yaknow

12天前我在朋友圈码了下面的字:

“觉得自己有点冲动,700块钱5次课,去网上听大叔掰扯怎么写文章,这个定价远超在“得到”专家的内容付费平均水准(一年199,每周最少更新3篇)。

没想到疯掉的人这么多 目前报名超过3000人,学费超过200万了。可能是2017年知识付费的黑天鹅事件之一,一起见证。。”

没错,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从“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开始,被Spenser圈粉的。听到这次课程的消息后,怀着想看高人如何指路的好奇心报了名,和3400名小伙伴们一起搬着小板凳准备听课。

Spenser的团队也被学员们的热情所震撼,老师和助理们的微信号都被加爆了,加班持续到正式开课前。

由于第一节课主要是“道”,讲开通公众号及持续写作的重要性,第二节课是外请GQ主笔何韬老师分享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昨天晚上第三节课算是Spenser真正开始讲“术”。

接下来是干货时间,我将毫无保留的把课堂PPT和自己的感悟分享给你。

喜欢他们的胶片风格。一眼被圈粉靠得就是这些专业的细节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超喜欢这句话。

听课的POINT就在这里,很多道理说出来都懂,但有人老师划重点,敲黑板,绝对比自己想少走弯路,比如以上。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作者需要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有设计、打磨、包装产品的系统思维,并且不断切换至客户角度进行思考。

举个例子:微信公众号文章段落应不应该空两格?

可能很多人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下意识按照在学校的写作习惯空格,但这样的用户体验并不好。为什么呢?

这就要深刻理解微信语境下用户阅读方式底层逻辑的变化。用几句话总结:

PC时代,文章是一字一字读;

微博时代,文章是一行一行的读;

微信时代,文章是一屏一屏的读

再直白一点:

我们来到了屏读时代

对比以上排版,不难得出感受。

屏读时代下,用户注意力碎片化,屏幕容量变小,以一屏接一屏的节奏跳读,以住的很多写作规则现在反而是在赶走客户,比如精美但过多修饰的冗长的句子。

现在的规律更接近微信聊天生态:

语言短平快,描述要克制

空行,留白,视觉集中

以屏为单位,制造用户刺激点

身为菜鸟写手的我,不禁膝盖连中数箭。。因为自己在写文章时往往是打开WORD,像过去写报告一样,一不留神就铺得密密麻麻,自己是写嗨了,在手机上读总觉得不对劲又不知道怎么改,就是没有把握住这种节奏感

突发热点,吸引眼球但生命力不长,比如王宝强离婚、宁波老虎咬人等。符合人类需求八卦的本能

常规热点则是长期在我们潜意识里的纠结和需求,用李叫兽的话说叫“月经式痛点”,比如事业的激进和保守就是一例,围绕该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永远是讨论不尽的话题,也永远会有关注度。比如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新世相活动“给你四小时,逃离北上广”

尼古拉斯赵四说:“没追过热点的自媒体不配当公号狗”,(呵呵当然是我编的)

Spenser举的几个例子不难看出成功自媒体人的勤奋:

王宝强离婚事件。晚上12点出消息,著名自媒体人周冲看到这个新闻,硬是从床上起来写到了凌晨三点,让助理早上7点发,成就了头一波被热追的爆文,当天涨粉3万

奥运女排夺冠3分钟后,领英中国已经发出了文章。大家都惊了,这是有神笔马良吗?原来是编辑团队提前一天就准备了两份文稿,没夺冠发A,夺冠了发B,呵呵

YES,就是这么拼,拼的就是专业、勤奋、坚持。

痛点永恒。虽然自己写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冲着10万+,但是人性都是相通的,10万+的背后,有着一个个饱满的“群众的情绪”

当你的视角从纯粹的读者转变成潜在作者时,不由得会对生活更敏感起来:为什么有的文章就让人忍不住想去点开?为什么有的海报就让人一见难忘?为什么有的餐馆连菜单都这么有趣,就好想发个朋友圈分享?

即便不是优秀的写手,你也成为了生活本身更好的观察者。文章的外延是生活、是人性、是有你独特审视的价值观

咪蒙的文章无疑是犀利的,具有极深的专业素养,篇篇都有套路可循,甚至负面情绪化也是她的特点之一,是所谓逆向爆款点的代表人物。

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

重要的事说三遍

先问自己:你花了多少精力在起标题?你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重视标题?你有没有为每篇文章起至少十个标题?

也许你自我感觉还OK,那好吧,告诉你咪蒙团队每篇文章要起100个标题,然后集体投票,确保标题零失误。

真是大写的服气

标题有很多套路:

触发好奇心 (比如“没事想不开别去创业公司”)

引发争议  (比如“怕压榨还混什么职场”)

等等等待

说到底,需要我们剖析标题底层需求。

大部分朋友圈分享或转发只有两种需求:

一,装逼  (比如旅行,自拍,知乎科技文)

二,找认同  (比如对热点的态度立场)

本质上, “所有的分享都是在晒优越”

没错,这句话不是SPENSER原创,但值得每次写作时被提起,你的文章发出前问问自己,能让读者怎样花式的晒优越?

其它还有术的例子,标题要写的简明但清晰,不要让用户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要让花额外时间深入思考。

普通人、迅速、崛起、十大狠招

好的标题,每个字都痛。以上是一场分享会的剽悍标题,来自剽悍一只猫。

不尽然每篇文章都得这么用力,但精神要领会,谁让这是个朋友圈每6秒打开一次的世界(摊手)

标题保证打开率,内容保证转发率

不用多说,是小白就直接套用起来

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写文章之前要列提纲

写文章之前真的要写提纲。在你还是小白的时候,这是一个规定动作。你看别人的文章好似毫不费力,实际是因为他们专业的写作素养已经能打好“腹稿”,心中有提纲了而已。

打个比方就和我们画漫画人物一样,其实不管Q版还是美型人物,打草稿时都是分解成头身手脚连接,只有足够熟练后才能信手画来。

其它框架部分是很模式化,很容易套用。

文字需要 干练 克制 有层次。读者时间极度稀缺,千万不要冗长

有画面感才能鲜活。可以参考严歌苓的小说及一席讲座,谈如何进行职业化写作的训练

情绪化。爱憎分明,真诚才是唯一的套路

强有力的结尾才能引起读者的转发,是用户行为的触发器。咪蒙文结尾就经常有金句,比如智商决定下限,情商决定上限等等

算是番外的BONUS

Spenser以自己举例。新世相“逃离北上广”文章三个小时阅读破100万,三个小时后领英邀Spenser写“逃不开的北上广”,当然也成了爆文,这是典型的追风口

后来,Spenser的“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大热,第二天众多大号也开始撕他的文章,也撕出了好多篇10万加, 于是自己也成为了风口

金句金句金句。

金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断写,不断看,不断模仿,不断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形成自己的语库,才能让文字这杆枪上得满弹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