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焚书坑儒胡亥承位 秦之成败多因李斯|大秦帝国|通鉴演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朝廷将治狱不严、徇私枉法私放有罪者出狱或者将无罪者下狱的司法官吏,惩罚他们去修筑长城,或到南越地区守边。
丞相李斯上书说:“过去诸侯纷争,以高官厚禄招徕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已定,法令统一,百姓理家就应致力于农工,士人就要学习法令。现在的很多儒生却不师今而学古代,不学习现代之事却效法古代,非议现实,蛊惑民众,相互非难对方的学说,用自己的学说教导百姓;政府每下一道政令,他们就根据自己的所说妄加评议,在朝廷上口是心非,下朝以后以街谈巷议,夸饰君主以博取自己的名声,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高明,煽动一些人诽谤国是。这种情况如不禁止,势必会降低君主的威望,而有些人就将结党天下。只有禁止这些行为,才是对国家有利!因此我建议史官将除秦国之外的史书全部烧毁,除了博士按职责收藏外,天下凡有私藏《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的,一律交到郡守、郡尉处焚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诛灭其族;官吏知而不报的与他们同罪;此令颁布三十天后仍不将私藏书籍烧毁的,判处黥刑修筑长城。所不烧的,只有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如果想要学习法令,应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制令说:“同意。”
魏国故地的人陈馀对孔子的八世孙孔鲋说:“秦朝廷将要毁灭掉前代君王的书籍,你有这些书,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孔鲋说:“我所治的都是一些无用的学问,真正了解我的只有朋友。秦朝廷并不是我的朋友,我会有什么危险呀!我将把书籍收藏好,等待着他们来搜查,他们一来,我也就不会有什么忧虑的了。”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蒙恬开通直道,从九原直到云阳,挖山填谷,长达一千八百里,好几年都没有完工。秦直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军用高速公路,其意义非常重大。
除了修长城和直道外,秦始皇继续大兴土木。秦始皇觉得都城咸阳的人口过多,而秦先王营造的宫廷太小,于是便下令在渭南上林苑建筑宫殿。先修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上面可以容纳一万人,下面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帜,周围是阁道,从前殿直达南山,在南山的顶峰建阙门;接着建造天桥,从阿房宫横渡渭水,与咸阳城相接,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横越银河抵达营室宿。秦始皇自己的陵墓也开始建设。秦朝廷征发遭受宫刑和判处其他徒刑的囚犯七十万人,分别修筑阿房宫或建造骊山陵墓。在北山开凿制作椁的石料,在蜀、荆两地采伐木材,都先后运到。在关中,秦朝廷兴建宫殿计有三百座;在关外,秦朝廷营造宫殿四百多座。然后,秦朝廷在东海郡的朐县界内刻立巨石,作为秦王朝东大门。秦朝廷又将三万家迁移到骊邑,五万家迁移至云阳,均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
这时,一个姓卢的儒生游说秦始皇帝,说:“有一种方法,就是皇帝不时地暗中秘密出行,就可以避开恶鬼。避开了恶鬼,真人就会来到。希望您所居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然后不死之药就可以得到了!”秦始皇说:“我仰慕真人!”于是就自称“真人”,不再称“朕”。秦始皇于是下令咸阳城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处宫殿楼台,都用天桥、甬道相连接,帷帐、钟鼓及美女充斥其间,并登记在册不得移动。秦始皇巡行到某处居住下来,有敢于透露出他的驻地的,即获罪处死。秦始皇曾前往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随行车马非常多,很不高兴。宦官中有人将这事告诉了李斯,李斯立即减少了他的车马。秦始皇愤怒地说:“这一定是宫中人泄露了我的话!”于是审问,但没人承认。秦始皇就下令捉拿他说这话时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到了什么地方。群臣中凡有事情要奏报并接受皇帝裁决的,便全都到咸阳宫等候。
侯生、卢生曾在一起讥讽、评议秦始皇,后来逃走了。秦始皇听说后大怒,说:“卢生等人,我尊敬他们,重重赏赐他们,现在竟然诽谤我!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曾派人去查访过,其中有的人竟妖言惑众!”于是令御史逮捕并审问所有的儒生,儒生们彼此告发,最终,秦始皇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有四百六十余人,把他们全部活埋,并通告全国,以示惩戒。秦始皇还谪罚更多的人流放到边地戍守。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秦始皇说:“那些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现在您全部用重法惩处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秦始皇很恼火,派扶苏到上郡作蒙恬军队的监军。
从这里大概看出,焚书坑儒的起因,是一些儒生对朝廷政策的非议。国家的统一,包括政治的统一和思想的统一。周王朝的覆灭,很大原因是周王朝没有将诸侯的军事权收交中央,却赋予了他们更大的攻伐特权。随着诸侯势力的增强,周王朝岌岌可危,而混乱的争伐战,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最大的利益,于是辩士出现了,这一方面促进了人们认识的开发和升级,却也造成了思想的多元化。大一统的时代,思想也必须是统一的。1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有陨石坠落在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于是派御史逐个审查,但是没人承认。秦始皇便下令将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全部处死,并焚化了那块陨石。这一年,秦朝廷迁移三万户到河北的榆中一带垦殖,每户授爵位一级。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季,十月,秦始皇出巡,左丞相李斯陪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小儿子胡亥最受宠爱,他要求随父皇出游,秦始皇同意了。十一月,秦始皇一行到达云梦,向着九疑山遥祭葬在那里的舜帝,然后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经海渚,过丹阳,抵钱唐,到达浙江。因钱塘江潮波涛汹涌,便向西行驶一百二十里,从狭窄处渡过浙江,随后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刻石歌功颂德。然后返回,经过吴地,从江乘县渡过长江,沿海北上,抵达琅邪、之罘,见到一条大鱼,发箭将鱼射杀。接着又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渡口后便病倒了。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大臣们都没有人敢说死的事。待到秦始皇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与丧会咸阳而葬。”参与丧事,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被赵高扣留,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秦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位皇子及天下发生什么变故,于是秘不发丧,将棺材停放在能调节冷暖的车中,由秦始皇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在车的右边陪乘。所到一地,上饭、百官奏事与过去一样,宦官从车中接受并批复奏事。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内情。
当初,秦始皇尊重宠爱蒙氏一族,很信任他们。蒙恬在外担任大将,蒙毅则在朝中参与商议国事,以忠信而有名,因此将军丞相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低。赵高这个人,“生而隐宫”,大概是一生下来就是隐睾,也有人说是一生下来就被阉割了。秦始皇听说他办事能力很强,且通晓刑法,便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并让他教胡亥审判案件,胡亥非常宠爱他。赵高曾经犯过罪,秦始皇派蒙毅惩治他,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应被处死,但秦始皇觉得赵高办事灵活而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的官职。赵高既然得到胡亥的宠幸,恰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让他诈称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策。赵高又说:“这件事如果不与丞相商量,恐怕不能成功。”赵高随即去见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在胡亥那里。定立太子一事,只在您我口中了。这件事怎么办?”李斯说:“怎么能够说这种亡国的话呀!这不是我们这些为人臣子的人所应当议论的!”赵高道:“您的才能、谋略、功勋、没有人怨恨、扶苏信任,这五点和蒙恬相比,哪一点比得上他呢?”李斯说:“比不上他。”赵高说:“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扶苏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你还能以通侯之待遇回归家乡吗?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继位的。希望您慎重地考虑并作出决定!”李斯认为赵高说的有理,便与他共同谋划,诈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篡改始皇给扶苏的诏书,斥责他多年来不能辟地立功,却使士卒大量损耗,并且数次上书直言诽谤皇帝,日日夜夜地抱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职务,返归咸阳当太子;蒙恬没有纠正扶苏的过失,还知道扶苏的图谋。赐两人死,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接到诏书,哭着进入内室,就要自杀。蒙恬说:“陛下现为在外地,尚不明确立谁为太子,他派我率领三十万军队镇守边疆,令您担任监军,这是天下重任。现在仅仅一个使者来,我们就自杀,又怎么能知道其中不是有诈呢!我们再奏请,然后死也不晚。”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杀,扶苏于是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哪还能申辩!”随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便将他交给官吏治罪,囚禁在阳周;改置李斯的舍人担任护军,然后回报李斯、赵高。胡亥这时已听说扶苏死了,便想释放蒙恬,恰逢蒙毅代替秦始皇外出祈祷山川后返回,赵高即对胡亥说:“始皇帝想要荐举贤能确定你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蒙毅一直劝他认为不可。现在不如就把蒙毅杀掉算了!”于是逮捕了蒙毅,将他囚禁到代郡。
秦始皇的出巡车队于是从井陉抵达九原。当时正值酷暑,装载始皇遗体的凉车散发出恶臭,胡亥等便指示随从官员在车上装载一石鲍鱼以混淆腐尸的气味。从直道抵达咸阳后,才发丧。太子胡亥继承了皇位。
九月,将秦始皇安葬在骊山。把金属融化灌入陵墓,堵住地下水;运来各种奇珍异宝,藏满墓穴;下令工匠制作带有机关的弓弩,遇到入墓者即自动射杀。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以机械灌注输送。墓穴顶部布有天文图象,底部设置地理模型。后宫嫔妃凡未生子女的,令她们全部陪葬。下葬以后,有人说工匠们制造隐藏的机械装置,知道其中的全部秘密,如果他们再作第二重机关,就会将其中的秘密泄露出去。葬礼完成后,那些工匠即被尽数封闭在墓中。
秦二世胡亥想要杀掉蒙恬兄弟二人,他哥哥的儿子子婴劝他说:“赵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国田建杀他前代的忠臣而用后胜,最后都亡了国。蒙氏是秦国的重臣、谋士,陛下却打算一下子就把他们除掉。诛杀忠臣而任用无节操无品行的人,就会在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在外令将士们士气涣散啊!”但是秦二世不听劝告,随即杀掉了蒙毅和蒙恬。蒙恬死前说:“我们蒙家自我的先人起直至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赢得忠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身体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仍然足以进行反叛。可是我知道自己必定得死却还是要奉守节义,是因为我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并表示我不忘先帝的大恩大德啊!”于是即吞服毒药自杀身亡。
扬雄《法言》说:有人问:“蒙恬忠于君王却终被杀掉,那么还有必要忠诚吗?”回答说:“开山填谷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接辽水,长城的威力不大,但却造成大量死亡。蒙恬的这种忠诚,辅助君王是不够的。”
司马光说:秦始皇正荼毒天下时,蒙恬甘受他的驱使,如此蒙恬的不仁是可知的了。但是蒙恬明白为人臣子所应守的道义,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够宁死忠贞不渝,不生二心,这也是值得称道的。
各位友友对蒙恬的做法怎么评价呢?须知在那个时候,儒家思想并不受广泛推崇和普及,在秦国,奉行的是法家之道,李斯即是代表人物。但是,在整个大周朝,不论是西周,还是春秋战国,仁、义理念是存在于天下的,只不过孔子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孟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秦始皇并没有预先立太子。如果秦始皇立扶苏为太子,而李斯、赵高、胡亥想篡位的话,蒙恬和扶苏起兵反胡亥,也就明正言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