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法的修行次第和要点(精简版)
摘要:朱倍贤教授所开示的《有关原始佛法的修行次第》一文
所谓“原始佛法”,是指自佛陀成道至佛灭后佛经第二次集结期间所传布的、以修学“解脱道”为基本信仰和准则的佛法系统。依据原始的教典内容,解脱道的修行次第是首先建立“健全的人格”以培养深厚的“平舍心”,再通过平舍心修“非我想”来开发解脱的智能。而解脱道的基本修行要点则是世尊遗教中所训示和教导的“不放逸住”。
一、原始佛法的修行次第
1 良善的品德和人格特质,健康、健全的「自信心和自我感」(善用情感与良善的特质,这里的自信心虽然属于“我慢”,但却是修习“正定”的必要条件)
2. 将内心良善特质转变为平舍心 (去更单纯和省力的觉知、随顺眼前无法转变的境界,以「正知正见」和「四圣谛」的思维对日常的感性力量进行的[抉择]和[引导])
3. 看到和了解平舍本身的局限和无常,修「非我想」,实现更进一步的解脱和超越。
二、原始佛教的修行要点
1、修行要点:不放逸住
时刻看穿[安逸感],保持警戒心。「自我执着」所依托的根本是对身边熟悉事物所生起的安全、可靠、能够落脚安歇的主观错觉。五蕴身心是生命与生俱来并习以为常的,因此也是众生执著为「自我」的对象和根本。于六根、身心之中所产生的安逸感和安全感,也会导至[自我执着]的发生并最终转化为痛苦。
2.修行枢要:「非我」的观照
观察「非我」的前提是培养「平舍的心境」,在平舍的状态下,能够「如实」看到经验的产生和毁灭,以及“执着”是什么样的活动,又是怎样的产生与造成压力。
1. 透过「平舍」的被干扰和打断做观察 (「自我感」往往会以忧虑、紧张、烦躁、不安、妄念等方式呈现。)
2. 开展善巧地「想」与「取角」来建立[非我的认识] (五蕴身心的存续只不过是刹那生灭的过程,没有值得依靠和执取并得到的真实对象)
平舍心的日常应用:
1.将平舍看成一层信息的保护罩,进行缓冲,使心不再因此起彼落的刺激而慌乱和失措,身心变得宽坦、放松,容易观察非我。
2.尽量移除自我防卫的反射动作。以更为随顺的态度应对正在发生的事,放下因为焦虑而产生出来的控制欲或盲目反应。但同时应该谨记:投降和随顺经验之流并不等于变得消极或不再采取善巧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生命,只是观察到内心大多的反应模式都是来自某些根深蒂固的焦躁和不安。
总结:
1、原始佛法的解脱次第:
健全的「人格特质」——>「平舍心」——>「非我想」
2、修行的本质:
不断挑战与突破自己的安逸感和安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