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时差党南阳师范学院

清迈手记|如果你来清迈,请帮我带本书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安潜
书和花

文/安潜

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比书荒更难受。一年前,当我来到泰国时,行李箱里只装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和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决定是多么愚蠢——衣服鞋子可以买,香肠老干妈也可以找,但是一本可口的中文书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01 我与书的缘分

很多人是因为读书而想要写作,我是因为写作而爱上读书。

小学三年级,我的第一篇作文是《采野花的小女孩》,说的是一个小女孩上山采花,她看到漫山遍野的花觉得很开心。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的我完全能够感受到小女孩的兴奋之情。这就样,我第一次觉得写作是件愉悦的事,它能让我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体会到喜怒哀乐。

慢慢地,妈妈开始给我买一些书,一开始多半是《作文大全》,后来索性就在县图书馆(或许是书店)办了借书卡。高中的读物是杂志和世界名著,杂志买的最多的是《读者》和《青年文摘》,世界名著看得最多的是莎士比亚。

那时候,语文老师为了提高班里写作水平,每天都让写作较好的学生上讲台介绍一篇文章,很荣幸每个周三都由我来朗读。通常,我从周一开始准备,从选择文章到自我领悟,再到声音的表达,我试图让每一次的朗读都表达出文章的真实情感。

现在想想,朗读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很多默读所忽略的情感,文字所表达的力量,会通过有声朗读的方式流进听者心里,产生共鸣。

一开始,我看书的口味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正经文学”,即所谓的世界名著和大家大作,这可能也跟我们小县城的书店有关,他们大都只愿意进一些辅导资料以及标有“中小学生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字样的书。可是,很多时候因为年龄与阅历限制,以及翻译原因,总觉得没有语言的美感与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感受集中体现在读外国文学上。

后来上了大学,学校图书馆收藏了各种类型的书,从爱情小说到传奇故事,从人物传记到世界历史,这些“杂书”和“不正经”的书让我看到了文学的另一个世界。慢慢地,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口味,我是特别偏爱“现实主义文学”的,鲁迅、萧红、余华、三毛、严歌苓等作家的书都是必读。

这或许是一种文人情结,想想他们把自己的笔当成枪在战斗,有人生,有人死,有人生不如死,这是一份怎样深沉的爱与恨?

02 中外文学阅读方法

我这个人读书慢,有好处也有坏处。当我遇到一本十分对胃口的书时就可尽情赏玩,但可惜这种书并不是天天都有,如果读到一小半还不明所以,那时恨不得自己可以一目十行(强迫症患者不喜欢弃读)。

后来发现,我在读中外文学时的感受是不同的,从个人经验来看,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两种适合我自己读书的方式。

读书,在我看来有两种态度,即“细嚼慢咽型”和“狼吞虎咽型”,这两个都是中性词,并不存在谁对谁错,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作品,这两种态度都会有适用性。

先说说“细嚼慢咽型”吧,我很喜欢用这种方法来细读中国文学作品。这里以鲁迅和萧红的小说为例,他们俩都是写苦难,可是给人的感受是大不一样的。

鲁迅弃医从文,为的就是想用笔杆子救治精神中毒的旧社会人民,所以,他写出了《狂人日记》中那个吃人社会的荒唐,道出了《药》里世人的愚昧,说出了《头发的故事》里一条黑色辫子的祸事。他的“苦难”,带着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愤慨,与其说他是一个小说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有着深沉爱国情怀的进步青年,正是对旧社会看得够仔细透彻,所以当他把伤痛一层层拨开,就那么赤裸裸地摊在人们面前时,你我也同样会感同身受。

萧红的文字,从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也不曾直截了当地大叫苦难,她写那呼兰河,就写那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以及小胡同,她写那里的人民,就写冯歪嘴子、团圆媳妇、二伯和外祖父。她知道,人性这东西和血脉一样,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那座城可以是你的城,那个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很多人都写苦难,可没有谁能像她这般不露痕迹地让人感到悲凉。

通过以上细细琢磨,你会发现中国话是一门很有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话,中国文学更是一门讲究的学问,细而读之,什么是做人,什么是做事儿,学问尽在不言中。

再来说说“狼吞虎咽型”,个人在阅读外国作品时常采用这种方法。我总认为,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外国小说在语言及情感表达方式上也与中国文学存在差异,再加上译者自己的理解,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到读者手中已经变了味道,原本在英语环境中情义美好的句子,可能翻译成中文就是简单粗暴的你爱我我爱你了。

在这里结合近期看过的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来谈谈这种感受。看完电影《不二情书》,让我记住的只有这本书,所以当我拿到装帧十分具有英伦风的实体书时,觉得是应该要去细细品味的。后来,我发现它并不适合一个字一个字去读,整本书其实是由弗兰克和海莲的书信组成,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它没有优美的句子,也没有经典名言,很多内容就是在问候对方的生活,那些琐碎的无聊的会发生在你我每个人身上的事情,或是弗兰克提供一些书目及价格信息,或是海莲抱怨夸赞两句收到书的好坏。

最终,我选择用一个半小时速读了这本书,这时的感受却与细读时大不相同。当一封封书信在两个国家传递,当一段长达二十年的深情在眼前经过时,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朴实无比,也会觉得海莲就是我,我就是海莲,只因为她和我有相似的购书习惯——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的下场吗?

所以,当弗兰克死亡的消息传来时,我是觉得如此惊愕与颤抖,他们还未见面,海莲还未去到“她的书店”,遗憾让这一切戛然而止,亦回味无穷。

有人说,弗兰克和海莲之间有爱情,可我更愿意解读为一种老朋友之间的深情。这个故事,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二十年的维度也阻挡不了的情感,如果你只是想从里面找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句子,那恐怕就要让你失望了。

很多次,当别人想要送我礼物时,我说,一本你觉得值得阅读的书就好。所以,如果你来清迈,请帮我带本书,不管是什么,我都会细细品读。作为回报,我会带你去逛逛清迈大学的校园,看看下午五点半安娇湖的日落,再一起尝尝让人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徘徊的小吃街。

于是,我开始期待,有一天,有个人,带着一本书,来清迈找我……

(更多精彩故事请见清迈手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