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被我们厌倦的圈子,正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
在地球的诸多生命体中,人类这种生物以极强的聚居性出名,其中圈子现象是聚居特性的突出表现之一,这一现象尤其较多的出现在亚洲东部地区。以交换谋利的人类有商业圈,以学术研究谋生的族群有学术圈,从事传递消息制造消息的人群有媒体圈。即使抛开觅食方式,人类仍有根据其血缘、求学、居住、娱乐等重要信息构建了亲戚圈、同学圈、生活圈、娱乐圈。就算有人妄想脱离社会足不出户,不经意打开手机,他的朋友圈仍会把他带入圈子世界之中。
北岛写过一首经典的现代诗《生活》,全诗只有一个字“网”,这一个字极为凝练了概括了人类生存的状况,我们都生活在这种线性缠乱的空间之中,圈子就算这关系网的一种意象,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也无法逃脱。
我们开始厌烦,开始想和过去的圈子告别
每天起床,背起书包上学碰到晨练的邻居,在一成不变的小摊那买早点,路上碰到时常看到的熟人,走进班里看见几年不变的同学,上课了,一模一样的老师拿着十几年都不会变的教材讲起他自己早已烂熟于心的课文,下课了,永远是跟那几个玩的好的人聊那些一直不换的话题——韩国哪个欧巴又去参军了?NBA这季的总冠军是谁?鸣人和佐助又学了什么大招?中午吃饭那家麻辣烫的老板都和你熟的不行,喊你大侄子和你聊他那不成器的儿子。晚上回家,父母又聊起同样的话题同样的人,然后突然和你说一句:“大学毕业后,你就到你那个叔叔的公司上班吧。”
比起单调不变的作业,单调不变的圈子更让人觉得可怕,不只是圈子本身,还有圈子束缚下过去现在未来不会有太大变化的生活,这些都让你忍不住想告别这个熟悉的地方。
于是,数之不尽和我抱着一样想法的人离开了家乡,以高考为跳板,跳去了完全不一样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获得了全新的生活,没有一个熟人崭新的圈子,新的同学新的舍友,还有无数有共同兴趣的人,在这里,我们每一步都是全新的道路,再也不用担心会在路上错过什么熟人,我们高兴着,恨不得和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可是生活又开了一个常开的玩笑,当你很不容易追寻到什么东西,你会发现向往的东西没那么珍惜,而逝去的东西也没那么糟。
也许被我们厌倦的圈子,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
上帝赐给你的每一朵玫瑰,都藏着扎人的尖刺,人生如此。新的朋友就意味着新的精力去维护,意味着会碰到很多你伤害你感情的人,也意味着新的圈子的形成。也许很多人都幻想高山流水那般简单的感情。可实际上,失去了圈子的帮助,你将需要在和朋友感情的维持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却不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就像一旦大学里的部门换届、就业后的更换岗位,离开了圈子,与那些和你志同道合的人见面的机会,再想维持关系就格外困难。
过去的圈子同样无法割舍,那些心烦的亲戚,在血脉里有着和你相同的血液;平常聒噪的邻居,也许他不起眼的一次上门提醒会给你莫大的帮助;觉得厌倦的同学圈,他们偶尔的聚会是你几年宝贵记忆最好的承载;包括我毫不喜欢的微信朋友圈,它的转发机制是推广我公众号必须的方式。
放眼多少年以后,我们同样希望能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见那些朋友,我们同样希望孩子能生活在自己能影响的圈子里。如果孩子也想曾经的自己一样去了圈子涉及不到的地方,那我们也只会如同父母一样的担忧。我们总是说我们这代独生子女孤独,可是,我们这些独生子的父母也同样和我们一样孤独吧。
谁都可以选择圈子,但谁都不能拒绝圈子
我们都有资格组建属于自己的圈子,走到更广大的世界,像路飞踏上航海寻找伙伴一样,努力去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伴,寻找那些真正“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但是,那些成长过程中曾经认识的朋友、那些与生居来或机缘巧合的圈子,同样值得我们去爱护。有时候,在人生这条河流中,源头的分量远比远方更重。
同样,在生活中,是否选择告别旧的环境建立新的圈子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你看那群星多璀璨,可身边这颗小树同样也有它独一无二的风景。从北京来湘潭上学的同学并不比从长沙来湘潭上学的同学优越,你有你的远帆,我有我的归舟,出于家庭、资源、感情、性格等考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规划,找到并爱惜最适合自己的圈子才是最称心的人生。
人生得意尽欢的不多,竹林七贤活得算是潇洒的了,在魏晋那种污浊的大环境里,他们拒绝了很多不喜欢的圈子,在七人的竹林纵酒言欢,岂不快哉。圈子作为一种文化是我们所有人无法逃避的,爱惜它,在圈子里活好自己,让它成为兴之所致而不是疲倦负担,这样活着也算够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