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变成了像李诞一样的人。
(昨天的日更已经被解锁,在此处通知各位同袍一声!)
午间的阳光透过玻璃房顶打在我的头发上,我坐在窗沿上,窗户棂硌得我的屁股生疼,阳光也把我的脸烤得发热。
可是我完全无心顾及这些,我皱着眉头,把脚在窗台上提上来放下去,满脑子都是择业的问题。
如果思绪能被拿出来抛在空气中,那么你会发现我那间小卧室里都会被错综复杂的丝线团团堵住。
上午结束了两个小时的网课,室友跟我聊起下学期找实习的安排。她决定要去北京,而我如果有意做新媒体工作,那么我也会先选择到北京找份实习,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搭伙做北漂,不至于一个人孤苦无依的。
如果可以,我心里是比较期待能跟室友一起去北京闯荡闯荡的,但是我发现自己没办法给自己作出确切的答复。
因为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考公。
跟室友聊下来,发现自己犹豫不决,悲观消极,开始追求稳定,全然没有了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和斗志。
其实有在这场谈话之前,我就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从前那个提起未来就目光坚定毅然的姑娘再也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一想到未来,就觉得疲累不堪的残骸。
我也曾反思和总结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我自以为是地把它归因于以下几点:
1.因为这场疫情我被困在家里的时间超长,加上自制力不强,无组织无计划,搞得自己干啥都没劲;
2.从考研开始,已经有两年没怎么经历体力活,也没有固定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大不如从前,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
3.一个多月以前刚经历了一场失恋,虽说自己一直都在积极地恢复状态,可是这段感情对自己的影响的确不容小觑,譬如到现在我都没有写过一篇关于恋爱问题的文章;
4.为以后从事新媒体做准备,创办了个人公众号,因为信息洁癖,不愿意随波逐流,我妈为此还说我太执拗,不懂变通,结果就是经营的波澜不惊,一定程度上的确打击了我的自信和热情,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干这类工作。
我在知乎上又一次查找有关考公和工作的信息,主要就就看了两个问题:
1.工作后考公是一种什么体验?
2.那些辞职的公务员,后悔了吗?
我室友说,你正好找了两个极端去看,我说,我就想知道这两类中途辞职去做另一项工作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连续浏览能有一个半点,看得自己越发心烦意乱疲惫不堪。
放下手机自己想想,又觉得有趣,择业这件事情,就是一座围城而已,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人而异,看个人能接受的上下限。
我就属于那种贪得无厌的,这种生活我好奇,想去体验,那种生活很清静,我也想拥有,所以我卡在中间,左右为难。
忽然感觉这两年里,自己懂了不少,又感觉自己懂了太多。知道了人生的不易,知道了很多事情背后的无奈,知道了很多平淡平凡不甘却不得的平庸。
才开始体会别人说的,李诞的底色是悲凉,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我自己,很不幸的也在成为像李诞一样凉薄的人。
插图/ 知乎说起来人生苦短,可走起来人生又漫长,担忧的太多,确有益处,但也不能不说有时是在徒增烦恼。
我记得考研的时候看到过一句话,打散了我对择校的各种纠结:研究生只是一个跳板,它不会决定你的一辈子。
是时候也得这么想想:做什么工作也都不是一辈子的,这辈子好长,踩在脚下每一步的路,也都只是一个跳板而已,它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那么不可或缺,那么影响深远。
对,别把心攥出褶皱,不妨潇洒一点。
插图/ 手机拍摄春天来了,该起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