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45 梁波 李苑《赶尸,不仅仅是传说》
这是在沈从文故居买的一本书。我主要是好奇这湘西三大神秘文化之一的赶尸。
湘楚之地,“信巫鬼,重淫祀”。“赶尸”是湘西巫文化的一部分。
文学性的说法是,当地在云南贵州等地谋生的人因暴病或工伤事故死了,要将尸体运回,十分困难,道路崎岖,十天半月乃至一月两月还不一定抬得回,极易腐烂。遇到这情况,便只好求助于受异人传授过“赶尸”法术的人。法术高强的赶尸”者,去到云南或贵州死者面前,为死者穿上草鞋,待天黑下来,端一小碗水,用手指在水面虚空画符,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含水一口,向死者猛喷过去,厉声大喝:“起!”于是死者自己立起;施术者为其戴上棕粑叶斗和笠,以免见到星月,法术失灵。再喝一声:“走!”于是死者随前来引路的人开始了艰难的跋涉。“赶尸”者在后,密切监视死者有无越轨企图。有时一次要赶上五六个,这情况,引路者和“赶尸”者每人除背自己的包袱雨伞外,还得背上许多双草鞋,供死者路上换穿。据说,死者辛苦,有时脚趾都踢破了,走烂了。死者只能天黑行走,风雨兼程,五更鸡叫前就要宿店,宿店时“赶尸”者收了法术,尸体一个个就僵直了。如何安置?一说是把他们搁在门背后,一说是将他们搁在屋檐下,第二天天黑,换上草鞋,戴上斗笠,再次上路。如此昼伏夜行,风尘仆仆,十天半月,一月两月才赶回到家,见到亲人,听到哭声,颓然倒地,被入棺安葬。
其实,这本书对这种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探究。
给我总的印象是,由于落叶归根的乡土观念,一些客死他乡的人,家人亲朋总会想办法让其搬丧回籍入藏祖茔的。富贵之家可以租船雇车,普通人家却是万万不能。
再加上赶尸范围一般在湘西、黔东、川东、鄂西部分地区,这些地方道路崎岖,浪高滩险,想要运尸返乡,十分艰难。
于是,“赶尸”的职业应运而生。吉首大学副教授陆群经过调查,写下《湘西赶尸》一书。她认为,赶尸不在于技术的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赶尸作为职业,确实需要赶尸人掌握防腐技术,胆子大、力气大,才能胜任长途运尸的工作,而让死人行走的法术是不存在的。将赶尸神秘化,是为了提高这项职业的门槛和收入。
我感兴趣的是这种文化产生发展和慢慢消失的过程。
其实,民间有很多文化都是因劳动和物质而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劳动形式和物质也慢慢消失,而产生的形式礼仪却化为了一种文化。
不过,一种文化当失去了载体,可能也会慢慢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