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煽情和伤感
到了节假日,我很少出去应酬,反而是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两家的老人,尽量花时间多陪陪他们。老人怕孤独,很希望有人,特别是自己的亲人去看他们。但是,他们顾虑到孩子们忙于工作、家庭,不忍心让我们多累着,很少会主动提出要我们去看他们。可是,我们每次去,他们都会很开心,跟我们聊聊生活和工作近况,各种嘘寒问暖,做出各种好吃的,希望能够用一两顿饭菜,就给我们补回来。
以前我也赞同妻舅的观点:我们回去会造成老人家的劳累。他们会想方设法的给我们弄好吃的,要做饭、铺床,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休息,全部围绕着儿孙辈转。但是,我看到老人家看到我们回去,那种“累并开心着”的快乐,就会想着要多抽出时间去陪他们的想法。后来,我对妻舅的观点有不同的认知。确实,我们回去会给老人家增添很多麻烦和辛苦;但是,我们回去就不要当“大爷”,让父母为我们付出。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方说每次回去,妻和她的姐姐,会抢着做家务,我会展示我的厨艺。饭菜按照老年人的习惯,尽量做到少盐、少油,菜炖的熟一些,以便适应老年人的肠胃。返程的时候,打扫住家的卫生,窗明几净的程度说不上;但是,起码恢复到我们踏进家门的那种状态没有问题。
由于老人家都有退休工资,生病了有医保。在金钱方面几乎不用我们小辈担心,还会省下一点口粮来支援我们。每次回家,我们都会悄悄的塞点钱给他们,可是都会被老人家们发现“扔”回来。有点猫捉老鼠的感觉,老人家的反侦察能力特别强。
其实,父母不需要我们的金钱,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要说是所有的物质给予,甚至用他们的生命来换我们的命都会义无反顾。曾经读到过一则短篇故事。说的是在医院病房里,母亲病重在床,儿子跟医生说,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救救他母亲。有这样的儿子,作为母亲应该是很欣慰了。此时,隔壁床上躺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的母亲在看护着孩子。小女孩要换肾,没有找到匹配的肾源,女孩的妈妈跟医生说,可以把她的肾给孩子。也许这是一个故事,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出现这种事,对自己的孩子,我也会这么选择。
社会的现实就是,我们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孩子的身上,而对老人的孤独和风烛残年,以工作忙,家庭忙,没时间为由,让老人家们独自在家风雨里飘摇,自生自灭,孤寡老人则更为可伶!只有当他们倒下了的时候,才会出现大批的孝子贤孙,然后,痛哭流涕的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类伤感和煽情的话。
记得有几次看到村里老人去世,各种纸糊的房子、车子、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道场、法事办的是热热闹闹。老人活着的时候,儿子不管,女儿不待见。白喜之上,宾朋说他们的丧礼办的真好,儿孙们太有孝心了!此时我在心里说:“狗屁!活着的时候,对老人家好一点就好了,死了办这些虚头巴脑、浪费钱财的事情,都是做给活人看的,要那虚荣心干嘛?”
实际上,老人家对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们能够“常回家看看”。多喊几声“爸妈”,用这些声音去“骚扰”他们,他们才是最开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