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想

2018-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简芝灵
清明随想

喜欢春日里清晨六七点的味道,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空气清新,伸手阳光透过指间,你是否会不自觉地微笑?不仅如此,我会展开双手,手舞足蹈一番,拥抱大自然,那是我跟自然最亲近的时刻。如果可以,待我死去,将我的骨灰撒向这自然,可好?

每次晨跑,或是上班的路线,都会经过一座座坟地,它离房屋还是那么的近,虽说一直以来信科学,不信鬼神,还是会“谈鬼色变”,天稍微黑点儿,往坟地旁经过,定是要吓得浑身颤抖,兴许那是一种无形的敬畏吧!今日我淡然地看向它,如此安静,何以挑动我的心?一切的害怕,只是心生!无惧,且无畏!它已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已归一方泥土。人们为了某种情感的维系,有了清明节,有了每年的祭拜,是感恩,是想念吧!

清明随想

谈祭拜。一晃竟差不多有十年未随亲人清明上山祭拜逝者,于是乎一方面为了祭拜,另一方面为了回忆,跟随大伙去了。

时代在进步,许是我的思想太过固化,现在已不是一挑担子,两条腿,走上一天,还得在山上吃个午餐的时候了。摩托车,三轮车,小车,乌央央地车龙,山里竟然也出现了城里堵车的局面,满车的祭祀品,喧闹聒噪地人群,总感觉跟这大山有种违和感,但这几年“开荒”“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种植业,看到有的地方成片的光秃秃地土地上,稀稀拉拉种着些许橘苗,这种“违和感”似乎又消失了。竟脑海中蹦出一句话“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联系越来越淡,剩下的只有利益关系”,那大山里裸露的红壤,宛若大山母亲的一道道伤疤。

清明随想

以前要穿过很多林,要走过很多路,但是能准确地找到祖坟的位置,而我的记忆也是存有地理坐标的,土地开垦之后,树林消失了,祖坟明明清晰可见,我却搜索不到它的准确位置,它变得陌生,孤独。祭祀品:钱纸、蜡烛、香、鞭炮、冲天炮、一些祭祀食物、还有酒,这些倒是一样不少。以前大家会认真地除除草,垒垒坟高,同先祖说说话,聊聊儿孙后辈,认真作揖,说点祝愿,求先祖保佑,现在且是一把火烧干净坟地周遭,烧纸、插香、放炮,一气呵成,一天的事,三两个小时搞完收工,名曰“效率”,可我不知这时间省出来,去干了嘛?

清明随想

“效率”引发的灾难。清明节第一天,天儿总是万分晴朗,今年入春早,温度升得也快,许是有了点“职业病”,总是怕起火,一路提心吊胆,即便知道起火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于是祭祖,成了巡逻。一路瞧着,看哪儿冒烟了,一路小跑过去,凑近了看,看有没有人看着,是什么原因,有没有烧山的趋势。不远处看一坟地旁,有点明火,我跑过去看,折了树枝,打电话叫堂弟与我一起灭了那小火,不远处地长龙队伍,可是没人关心这小火会不会引发大火,他们有的看着,有的为过不了路焦躁着……

中午时分,祭拜完爷爷,收拾东西回家,离开山里,在马路上看到爷爷坟地的那片山的另一面,浓烟密布,多半是烧山了!森林防火群里,各地都是火灾,消防队、林业站、护林员、镇干部、村干部,遍布各地,清明第一天,他们都在做着一件事——“灭火”!

习俗一定程度上与贫穷相关,当人们遵守习俗的同时,又去讲求效率,对!这是一种进步,至少小车这些代步工具是生活富裕的体现,人们摆脱了物质的贫穷,可是精神真的富裕了吗?

清明随想

关于“防火”。每到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清明,上级都会下达森林防火指令,各地各村,也会粘贴防火标语,甚至广播宣传,说明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以及后果。可是,火灾发生率依然如此之高,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们可以通过一些规定去约束行为,可显然这些宣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清明节,一座山,坟地这么多,祭拜的人们这么多,一旦烧了,一整座山都烧了,你如何去找火源?人们普遍意识不强,都没有做到很好的行为约束,又如何认定谁是真正的失火者?

一座青山能给人类制造多少氧气,它能带来多少益处,它有多美,它需不需要爱和呵护?!或许真正的护林人才知道吧!

现在都在实行“河长制”,或许决策者哪天无望了,会实行“林长制”也不一定!

自律的品质,应该追溯人的一生,并且从小培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